![]()
![]()
1989年《顽主》(小图)里葛优这张一看就能“排忧解难”的脸,直到现在都令人期待,令人安心。
![]()
![]()
压腿,葛优说没什么用,腿撑不开;练舞,他说其实就是每天活动活动。
![]()
激情戏,原来葛优和那英这场“激情戏”还有更多动作,上映时删短了。 ●重新认识市场 “电影不可能都停在老导演那儿。我现在不能老指着老搭档。以后可能会多些和新导演合作。” ●重新认识观众 “十个电影放这儿,观众为什么要看那个不看另一个,一下就能知道怎么回事了。现在看电影的人都25岁左右。” ●重新认识自己 “我现在瘦多了。会用手机上网,会看有关自己的新闻。对演戏还是有兴趣的。” ●重新认识市场 “嗯,有时候你都觉得对手不应该是某个人演,但是为了票房,什么‘小鲜肉’的,就必须得用。” “我自己都觉得,这张脸,你们还没看烦呢?”葛优用他一贯慢悠悠的语气说道。 这句话,像是发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做这个采访之前,葛优刚刚看完自己主演的、将要在本月18日公映的新片《一步之遥》。这是他和姜文继《让子弹飞》后的第二次合作。在《让子弹飞》中,他扮演的“师爷”和姜文扮演的“张麻子”火花四射,此次再度联手,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这恐怕是今年贺岁档观众们最关心的问题了。一贯把“观众喜欢”看得比什么都重的葛大爷,对于如今的观众喜欢什么,却开始产生了疑问。 从1985年出演首部电影《盛夏和她的未婚夫》算起,葛大爷出道已经快满30年。1997年和冯小刚合作《甲方乙方》开创了“贺岁电影”后,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年的贺岁档都要在大银幕看到他。 四年前的贺岁档,葛优一个人主演了三部电影:《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赵氏孤儿》,他演三个完全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角色。他也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贺岁帝”。之后的几年,因为家事和新合约等各种原因,他的产量明显减少,除了出演冯小刚导演的《私人订制》外,就到今年的《一步之遥》了。 而就在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几轮重新洗牌,票房纪录一再被刷新,被很多人视为“更新换代”之年。虽然接戏不多,曝光率也很少,但葛优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显然是关心的。他以前几乎不上网,这几年开始用手机看新闻,这让他了解到很多新的资讯。在我们的采访中,聊到电影市场的各种现象时,葛优沉吟许久,说:“我觉得,我得重新认识观众,重新认识市场,和重新认识我自己。” 但有一点,他想得很明白,那就是“不能光接老搭档的戏了,要多和新导演合作。”因为2009年在电影《气喘吁吁》和新导演合作出现很多问题,葛优之后在和新导演合作方面尤其谨慎。今年,他接拍了程耳导演的新片,出演一个黑社会老大,剧本打动他的原因就在于“这戏里的角色,是我以前从来没演过的,有意思”。 这两年,父亲葛存壮一直在住院治疗,加上拍戏,葛优的精神和体力负担都叫人颇为吃力,困扰他多年的失眠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次再见,他明显消瘦了,语速比以前更慢。但只要一聊到演戏本身,他的话就明显多了起来。 采访结束后,他提出的那个问题一直在我脑里挥之不去。因此,我干脆用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几十个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没想到,包括90后、00后的观众在内,回答都出奇地一致:“怎么会烦!?他可是葛大爷!” 无论电影市场多么瞬息万变,这依然是一张令人期待的、令人安心的脸。 老搭档 《一步之遥》没看剧本接了,“得信任!” 南方都市报:这次拍《一步之遥》,姜文还像上次那样写个信啥的吗? 葛优:这次没有。就是说有这么个戏。 南都:有剧本吗? 葛优:对,之前是给过我一个剧本,也是一个大概的意思。好像别人都没有,因为我是要求必须得有一个剧本。剧本来了之后,他这次拍《一步之遥》的方法有点像王家卫,他自己也说像王家卫似的。每天来都有现出的剧本,可能是他们昨天晚上才改的,打印出来我们再背台词。像文章吧,有的戏他都不知道是为什么演的。我呢,是一段一段知道的。为什么我看片时有点走神呢?因为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把戏接到哪儿去了。 南都:那您会不会觉得没有剧本接戏还是有点风险?我知道您以前接戏一定要看剧本的,这次可以不看剧本就接是不是因为对姜文的信任? 葛优:我倒也有这个想法:就是演员不一定什么都知道,因为那是导演的事儿。我同意这个,就是演员可以不知道,最后接起来之后,哟!也可能不错。这个真是像你说的,得信任。 南都:在这部戏中,观众对您这个角色有很多期待和想象,因为看了海报、预告片,看到很多您以前没有尝试过的表演,比如主持、跳舞。这些戏对您来说,完成起来有难度吗? 葛优:我也期待看看有什么戏,但是好多没有了,拍是拍了不少。当时啊,我主持节目那段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那样,充满了深情地朗诵。姜文就说,你照着春晚里朱军、赵忠祥那种(风格)。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