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中国策展人之母”陆蓉之:策展人缺操守待规范

“中国策展人之母”陆蓉之:策展人缺操守待规范

时间:2014-12-01 13:56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广州日报
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陆蓉之可谓是一个不老的传奇。她既有“中国策展人之母”的美誉,又是“动漫美学”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之一。六十来岁的她,自称“萌奶奶”,日前还应邀“化身”为花豹、白兔、火龙果、树精等,为漳浦推介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公园。

  

 

  响丁当《六喜图之一》(布面油画) 60cm×100cm

  

 

  黄一瀚《米老鼠快乐所以我快乐》(纸本设色)230cm×230cm

  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陆蓉之可谓是一个不老的传奇。她既有“中国策展人之母”的美誉,又是“动漫美学”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之一。六十来岁的她,自称“萌奶奶”,日前还应邀“化身”为花豹、白兔、火龙果、树精等,为漳浦推介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作为艺评家,她又以直言不讳而著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陆蓉之便坦率指出:当下的独立策展人“商业的目的性特别浓厚”。

  当下阿猫阿狗都是“策展人”

  广州日报:您是“策展人”一词的中文翻译者,那是什么时候译介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陆蓉之:上世纪80年代,我引介国际展进入中国台湾时,发现大家依据字典都将Curator翻译成馆长,觉得很不妥,馆长明明是Director才是。于是,我想了两个晚上后,决定用“策展人”这三个字作为Curator的中译名。不过,当时并没想到日后会流传到大陆来,更没想到如今策展人会成为一个时髦的行业。

  广州日报:您认为今天的中国策展人泛滥且堕落,体现在哪些方面?

  陆蓉之:本来,策展人的工作是学术领域的,而且是美术馆、博物馆编制里必备的职务,有入职条件、专业标准和道德操守的规范。然而在今天中国的艺术圈内,策展人这个头衔就只剩下这三个字而已,泛滥到谁都可以叫自己是策展人,把策展人弄成了一个没有行业门槛的头衔,只要办个展览就叫自己策展人。而那些所谓的策展人办的展览,多半是为了体现商业利益,把学术和道德操守放旁边。阿猫、阿狗都是“策展人”的乱象,令人看不到目前策展人这种行业会有什么未来。

  广州日报:您此前好像也谈到过,策展人必须是体制内的?

  陆蓉之:我倒不是说策展人必须是体制内的,而是认为体制内的策展人很重要,完善的体制内策展人制度,可以提升大陆美术馆、博物馆的水平,建立中国自己的理论系统,建构自己的历史脉络,进而可以加强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尤其在美术馆和博物馆蓬勃发展的今天,各式各样的文化机构林立,规范并加强体制内的策展人制度,已经刻不容缓了。

  广州日报:大陆很多人张扬独立策展人,您似乎也不太认同?国外的情况又是如何?

  陆蓉之:没有机构为背景的独立策展人,靠的是人脉和资金的提供者,才能有项目可做,所以商业的目的性特别浓厚,再加上收入不稳定,投资人的意愿往往会主导项目本身,展览很难有系统或学术研究的积累。国外的独立策展人,处境也差不多,除了少数国际著名的独立策展人可以享有尊荣,周游列国,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出身于著名的体制内机构,或者成名后进入体制内成为重量级的策展人或馆长。今天大陆的艺术圈看到少数国际成功的独立策展人后,就以为那是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其实西方的艺术圈已经发展起了非常成熟的、环环相扣的系统及层层纠缠的人脉网络,所谓的独立策展人,其实并不独立,最终仍然是圈子里的游戏,只是圈子的同与不同,圈子的大小或重叠与否,没有真正可以独立于圈子外的策展人。

  21世纪艺术应该为众人而艺术

  广州日报:您很推崇“卡通一代”,在您看来,“卡通一代”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其当代性体现于哪里?日本的村上隆,其卡通形象和中国“卡通一代”有没有交集?

  陆蓉之:“卡通一代”是中国最早感知到卡通动漫对年轻人有影响的艺术团体,由广州美院的黄一瀚教授带领,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别于四川和北京的中国当代艺术流派。这和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的重要桥梁与门户,吸收外来的资讯比较快,当地以外销生产为主的经济,也令当地人和国际接轨得比较早,尤其是卡通动漫和玩具的生产基地都在广东地区,这种年轻又时髦的氛围是四川或北京一带的艺术家所感觉不到的。我认为“卡通一代”是中国的国产,和日本、欧美都没有什么关系。日本的动漫在上世纪70年代就很成熟、很茁壮了,村上隆的根源是日本的传统绘画,浮世绘和动漫的流行文化是他的养分,西方艺坛是他的舞台和游乐场,他和“卡通一代”没有交集。

  广州日报:有人批评今天中国的卡通动漫走向了轻忧伤、小情调,您认为是这样吗?

  陆蓉之:这是见树不见林的说法,我不以为然。艺术发生在每一个角落,在今天,艺术以极其多元的形式在发生,各种题材、内容的作品天天都在诞生、变化,我就认识许多动漫美学路线的艺术家,作品深刻而又打破格局。

  广州日报:您是何时基于何种情况提出“动漫美学”概念的?其亚洲美学立场体现于哪些方面?

  陆蓉之:我在2004年策划了“虚拟的爱”国际展,在中国台北当地艺术馆取得巨大的成功,随后我在2006年连续策划了衍生的展览和国际巡回展,在这过程中,我和女婿Nate Lord有许多讨论。Nate从小在迪斯尼文化中长大,他外公Ward Kimball是迪斯尼公司创立时的9位动画师之一,被美国动漫行业尊称为“九位老人家(9 Old Men)”,他父亲是迪斯尼建设东京乐园时的工程师,Nate幼年时就随父亲住在东京。吸收了美式和日本动漫文化的Nate Lord和我一起想出了“动漫美学(Animamix)”这个名字,并且设定了4个概括的方向:1.青春崇拜;2.丰富的文本;3.光的艺术;4.跨界的合作。21世纪动漫美学的艺术家,是从亚洲先崛起,然后蔓延在全球使用互联网和各式通讯平台的年轻世代中,多彩、缤纷、有趣、幽默、时尚、快捷……这些是大家共同的面貌。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卡通动漫是艺术走向大众的极好方式吗?

  陆蓉之:处在云计算的互联网和蜂巢通讯无远弗届的时代,不再是“艺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不再为少数人群服务。我主张21世纪应该是“艺术为众人而艺术”,卡通动漫本来就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不可能和大众切割开来。走向大众、拥抱大众,是自然而必须的,也是极好的方式。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