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Cosplay的形式是不是对推介艺术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譬如最近您在漳浦火山地质公园拍的“萌”系列写生作品? 陆蓉之:Cosplay是日本的流行文化,真人模拟动漫里虚构的人物角色,而我在火山岛的作品,则是我在创造以我为本的“阿凡达”分身。“萌(Moe)”最初是日本动漫文化的产物,但是我在打造根植于中国文化渊源长流的萌文化,以亲近自然、天真怡然的“萌发”美学为诉求,不只是“可爱”而已。所以,我想推动的动漫流行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萌”美学,是纯真、勃发、充满正能量、符合真善美的大众美学。在火山岛拍摄的写生系列,是我个人创作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我亲身对我所提出的动漫美学的实践。 全民美育是必须的 广州日报:您很欣赏大陆的当代艺术,但不少人认为大陆当代艺术过多复制西方,您觉得呢?您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有哪些优秀品质? 陆蓉之: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原创性很强的艺术家,中国地理辽阔,人口众多,只要现在活着在创作的人,所创出的都是当代艺术,请问有可能全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吗?透过互联网和其他通讯渠道,文化交流或交互影响当然在所难免,说复制,就言重了。东方艺术,从东亚、南亚到中东,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叙事性,是亚洲艺术的特色。中国的传统艺术所强调的“境界”及境界的雅俗,是不存在于西方艺术领域的,是中国文人艺术传统所独创的,可以引为中国当代艺术重新挖掘的一个领域。 广州日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讲求“天人合一”,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是不是也能从中汲取营养? 陆蓉之:“天人合一”是一个哲学性的命题,一直以来被各方面想要认同中国文化者所引用。我对“天人合一”的体认,一方面是中国语言中的时间性,是和自然宇宙合一的,而非个人为中心的时间性,所以中国语文中,不存在“时式”的概念;另一方面,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来看,中国看待自然景色的眼光,也不是从个人角度为视线的,这种“去个人化”的视觉表达形式,和西方古希腊、罗马及文艺复兴以降的体系截然不同。中国当代艺术,无法回到古代,再现古风,但是从哲学的形而上层面而言,中国的艺术家还是有可能将传统的思维和审美眼光蜕变成这个时代的语言。今天的艺术,已经不可能出现一言堂、一面倒的跟风现象。异质化的多元走向,当然会包含从传统借鉴的类型,但不可能唯一。 广州日报:您曾谈到很高兴重庆某美术学院的学生人数超过七千人,在您看来扩招对艺术是好事么?基数大是否有利于产生更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陆蓉之:我认为在将来,艺术学院都应该并入完全大学中,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就是很好的例子。人数不会是问题,重要的是在今天多媒体、新媒体艺术和跨界创作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艺术学院无法提供像完全大学那样多元选择的课程,特别是电脑计算和先进的材料科学,在艺术学院里是不可能学到的。真正的天才,在几千年文明里,都是少数,这种天赋异禀的优秀,不是用学习所能成就的;而培养我们大多数国民有审美和爱好美的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意大利是全球引领设计时尚美学的重镇,就是因为美育在他们的历史中,一直传承到今天,都是最基础的国民教育。我们如果想要在文化的软实力方面加强,不应该以培养艺术家为美育的目标,全民美育是必须的。 大家简介 陆蓉之,195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1971年,赴比利时就读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73年移民美国,从加州州立大学获得艺术学士与硕士,主攻绘画。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她为台湾的艺术杂志、报纸撰写艺术评述文章,1978年底在美国南加州创办以观念装置艺术为主的替代空间画廊,担任策展人的工作。六年前,陆蓉之所提出的21世纪动漫新美学论述,如今已经影响国际当代艺坛,带动一股新风潮。2011年6月,陆蓉之在威尼斯双年展推出《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国际大展,在当地备受欢迎。(记者江粤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