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文艺的作用都不可低估。当前的中国正走在百年圆梦的大路上,是一个需要精品而且能产生精品的时代。但这精品只有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才能成为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普照大地,激浊扬清。不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强制性灌输、不能抽象性说教,怎么把它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呢? (一)润物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融入文艺作品的策略 润物无声成为文艺作品影响受众的一个基本策略,是由其作为一门审美艺术的属性决定的。所有的创作都不是为了束之高阁,不是为了“藏之名山”,而是为了传之与人。艺术的影响力只有通过鉴赏者的全身心投入——既包括精神上也包括肉体上的投入——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审美活动始终伴随着生动的美感、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理性和强烈的感情,起于悦耳娱目、止于赏心怡志,起于快感、止于美感。这就要求文艺作品既要有赏心怡志的“硬实力”,也要有悦耳娱目的“软实力”。硬实力通过软实力发挥作用,那效果就会接近于润物无声。 采取润物无声的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文艺作品,其实质是要将崇高的精神价值内化于人的心灵。人们常说,美剧、韩剧、日剧都会把本国的价值观很好地在剧情中表现出来,特别是美剧,特别地爱国,特别地擅长搞意识形态宣传,特别地工于心计。他们对影视剧这种传媒的独特优势认识得这么彻底,以至于在涉及国家利益时,会毫不犹豫地把影视剧当作捍卫国家利益的利器。美国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便多处运用影视媒介来达到其西化、分化的图谋。如“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等等。认真检点这些年从美国引进的诸多大片,任何一部都是美国价值观的传扬者。当前美剧在全球市场已占到70%以上,美国价值观通过美剧静悄悄地播撒到全球,世界范围内的价值体系已经被美剧的强势垄断搞得日益混乱和颠倒。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什么叫“潜移默化”?什么叫“润物无声”?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策略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 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文艺作品所缺乏的是思想的深度、艺术的精度与观赏的美度。或者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有的,但概念化和主题先行的创作方法依然存在,思想上的混乱缺席与艺术上的粗制滥造依然存在。这就使得真正有思想性价值的作品因为得不到艺术性观赏性的支持而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一些艺术性观赏性强的作品因为思想的深度不够而不能成为精品。内容为王,思想为魂。没有思想的内容、附着不健康思想的内容,就是一堆文化垃圾。艺术为体,精致为魂。粗俗的艺术、七拼八凑毫无创意的艺术也是文化垃圾。那些苍白、空洞的作品,那些标语口号、一味说教的作品都不能承担起主旋律的作用,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化为作品的精、气、神,化为生命充盈的美的形象,才会吸引大多数观众。法国哲学家杜夫海纳说:美的对象比其他任何对象都更直接地把握我们,感动我们,因为它既是感性的,又是有意味的。在这一无与伦比的经验中,感性不仅不掩饰什么,反而是启迪我们。然而,这就会使人这样设想:令我们心醉神迷能把我们从这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它的能力来自于它模仿了自然的美。这段话诠释了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所有艺术之所以感动人的力量源泉。有了感动人的力量之源,才能有润物无声的漫天“好雨”,才能开启人的心扉,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才能点燃人生,照亮生命,塑造心灵。这就是文艺作品无可替代的神圣力量。 (二)月印万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融入文艺作品的途径 佛家偈语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水月之喻,被概括为“月印万川”。宋朝理学大家朱熹对此发挥说: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映得那天上月。若无此水,终无此月也。并由此引出“理一分殊”的概念。其意为:“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天地之间,人物之众,其理本一,而分未尝不殊也。”就是说同一本体显现为形形色色的事物,千差万殊的事物的本质又是有同一根源的。这就好像天上只有一月,而映照在江河湖海之中则有万月;另一方面,千差万别的事物源于一理,犹如江河湖海之万月,仍本于天上的一月一样。由佛家的“月印万川”到理学家的“理一分殊”,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作品中的呈现很有启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是那“月”那“理”,映照核心价值观的各式各样的载体便是那“水”那“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内涵,就像月亮的光辉在不经意间悄然遍洒山河万川一样,要悄然铭印到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制作、传播的方方面面,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融入文艺作品的基本途径。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源于生活的文艺作品更是丰富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不是标签,不是口号,光贴上、喊出没有用,否则既是对它的浅薄图解,又是对艺术的无情亵渎。它像生命之气,是每一部作品的内在魂魄。无论关注的是历史还是现实,是商场还是官场,是情战还是谍战,是军旅还是家庭,《寻路》这样的宏大叙事告诉人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有多么不容易,《媳妇的美好时代》这样的“小叙事”在非洲热播,也让当地百姓了解了中国人的酸甜苦辣。舒缓为溪,低吟浅唱,沁人肺腑;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振奋精神。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月”,需要以“万月”即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来反映、弘扬,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将经典题材赋予清新风格、将主流价值揉入时代元素、将历史史实适度艺术加工,都是文艺创作的创新之道。要赢得受众,先要打动受众;要打动受众,先要吸引受众。只有先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契合受众的欣赏口味,他们才会被感染、被打动,才会去思考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才会主动地接受教育和启迪,我们的创作目的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当然,再有创意的形式也是有意味的形式,如果缺乏思想性,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本源,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就失去灵魂,失去内涵,变得浅薄乏味,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