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易中天讲三国正史:曹操的军政府变成农场主

易中天讲三国正史:曹操的军政府变成农场主

时间:2014-11-19 15:20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作者:易潇
)《三国纪》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第十卷,该书讲述三国严肃正史,还原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的历史面目。作者易中天表示:“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易潇)《三国纪》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第十卷,该书讲述三国严肃正史,还原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的历史面目。作者易中天表示:“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下面,就让易中天老师为大家揭开真实的三国历史。

  《三国纪》精彩书摘(一):宦官外戚之争引发东汉巨变

  《三国纪》精彩书摘(二):新时代的揭幕人是袁绍

  《三国纪》精彩书摘(三):董卓进京并不以军阀自居

  《三国纪》精彩书摘(四):关东联军多是董卓提拔

  《三国纪》精彩书摘(五):曹操的军政府变成农场主

  曹操出手

  曹操其实是最早起兵讨伐董卓的人,时间是在董卓废立皇帝之后三个月(中平六年十二月),地点在己吾(今河南宁陵),人马五千。当然,这是因为他散尽家财,并得到陈留孝廉卫兹的赞助。[32]

  然而关东联军中,却没有他的一席地位。

  这并不奇怪。曹操不是士族,反倒出身于士族最憎恶和蔑视的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他也不是军阀,五千人的小部队实在不足为道。他甚至没有一官半职,奋武将军的头衔是袁绍所封,还是代理的。[33]

  所以,关东联军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只有济北相鲍信另眼相看。鲍信对曹操说:当今之世,能够总揽英雄拨乱反正的,就只有足下了。足下是受天启的啊![34]

  鲍信没有看错,曹操的胸襟、眼光和谋略都远在袁绍之上。袁绍怂恿何进召董卓入京时,曹操就笑着说:宦官成为问题,责任本在人主。即便要治他们之罪,也当诛杀元凶。这是一个狱吏就能办到的,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于是曹操说:我断定袁绍会失败。[35]

  结果,不幸而言中。

  不过在联军组建之初,曹操仍抱有一线希望,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他们出兵,甚至不惜以身作则,亲自率领小部队与董卓军作战,差一点就战死沙场。幸亏堂弟曹洪把马让给他,这才得以脱身。

  然而怎么样呢?

  曹操回到酸枣大营,却只见关东军十几万人日日酒会夜夜笙歌。曹操悲愤地说:我等以道义起兵,却迟疑不敢前进。如此失天下之望,我为诸君感到羞耻![36]

  可惜还是没有人听他的。

  当然,也没人感到羞耻。

  盟主袁绍却在与韩馥谋划另立皇帝,选中的人是幽州牧刘虞。这就跟董卓没什么两样了,因此被曹操严词拒绝。曹操说: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幼主微弱,正待救援。诸位尽管北面(幽州),我自西向(长安)![37]

  刘虞自己也严词拒绝,袁绍和韩馥这才作罢。

  鲍信则对曹操说,袁绍简直无异于另一个董卓。既然力不能制,那就避其锋芒,另谋发展。[38]

  曹操也终于明白,世家大族徒有虚名,门阀根本就斗不过军阀。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实现理想。因此,他决定先把自己变成军阀,然后再来收拾山河。

  那么,曹操又是怎样实现这一目标的?

  略地,募兵,屯田,招贤。

  地盘当然是打下来的。第一块是东郡,第二块是兖州。有了东郡,曹操就是太守;有了兖州,曹操就是州牧。地盘也有了,官位也有了,事情就好办了。

  然而代价也很惨重,因为兖州牧的职位虽然由地方士绅推举代理,地盘其实却是从黄巾军手中夺过来的,为此还搭上了鲍信的一条性命,连尸体都没能找到。曹操只好用木头刻了鲍信的形象,痛哭一场安葬。

  意外收获也有,就是原本聚集在青州,现在投降的黄巾军。曹操选其精锐编成队伍,号称“青州兵”。

  与此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曹操面前,那就是军粮和军饷。袁绍等人的做法,是“饥则寇略,饱则弃余”,也就是饿了就抢老百姓,饱了就把粮食乱扔。结果是什么呢?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如此难题,对曹操是一个考验。

  曹操的办法是屯田。

  屯田有两种。一种是军士和降卒耕种,叫军屯;另一种则是招募失地农民耕种,叫民屯。但无论哪种,都是军事化管理,土地的产权也都属于国家,耕牛和农具则由政府提供,同时收取五到六成的地租。

  这并不成问题。由于连年战争,许多土地早已成为无主田亩,曹操便将其收归国有。耕牛和农具则是从黄巾军那里收缴来的。黄巾军是一种奇怪的组织,队伍当中除了战士,还有随军的家属和农民,生产工具当然自带。

  显然,所谓屯田,就是居住军事化,耕作集体化,农业生产国营化。这就等于建立了军民合一的新社会,耕战合一的新军队,可谓最早的“生产建设兵团”。

  曹操的军政府变成了农场主。

  这是一笔极其合算的买卖。土地没花一分钱,可谓无本生意;地租高达五到六成,可谓牟取暴利;这支队伍平时能干,急时能战,既是粮库,又是兵源,可谓左右逢源,战士和农民从此有饭吃,大家也都愿意。由此,又解决了令人头疼的流民和治安问题,岂非一举多得?

  实际上,就在曹操的军民丰衣足食之时,袁绍的士兵却在河北吃桑葚,袁术的士兵则在江淮吃河蚌,桑葚和河蚌都没有的就吃人,又岂能争锋争雄?[39]

  这可真是高下立现。

  代理兖州牧,就有了根据地;收编青州兵,就有了战斗队;实行屯田制,就有了大粮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曹操神闲气定,好整以暇。

  更重要的是,他也有了人才库。

  第一个来到曹操身边的重要人物是荀彧,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年龄二十九岁。当时袁绍已经夺了韩馥的冀州,待荀彧以上宾之礼。荀彧却从袁绍那里出走,投奔了还只是东郡太守的曹操。

  原因很简单:度绍终不能成大事。

  曹操则喜出望外,说这就是我的子房(张良)啊!

  荀彧也不负厚望。他后来担任汉侍中,守尚书令,在皇帝与曹操之间居中持重,成为曹操的总参谋长。到建安十七年被逼自杀,荀彧为曹操鞠躬尽瘁二十一年。[40]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