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赵万林:身体资本与体貌焦虑

赵万林:身体资本与体貌焦虑

时间:2014-11-13 14:23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 作者:赵万林
正因为身体的社会建构性,我们也不无遗憾的看到,在社会(大众)标准的标尺之下,并非每个人都能将身体转化为一种显性的资本,获得其最大价值。这种尴尬的先赋性不平等促使一部分人走向了体貌焦虑的心理路程。

  当身体作为研究对象进入到社会学的视野之中,消费主义的现代社会赋予身体以资本的内涵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按笔者理解,身体资本这一概念大意上要陈述的是“身体”对于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看,美容业、服装业等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态美和容貌美的追求已然形成一股重要的潮流,这一方面印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和“人具有向往美好事物的内在品质”的道理,另一方面似乎也在向社会宣告“身体在获取成功和认同上具有重大价值,身体是个体最丰富的潜藏”。然而,正因为身体的社会建构性,我们也不无遗憾的看到,在社会(大众)标准的标尺之下,并非每个人都能将身体转化为一种显性的资本,获得其最大价值。这种尴尬的先赋性不平等促使一部分人走向了体貌焦虑的心理路程。

  身体资本是文化资本(布迪厄)的一个重要构成,主要包括着装、化妆、美容和发型等(朱虹,《身体资本与打工妹的城市适应性》)。按照朱虹的观点,类似于布迪厄将文化资本视作中产阶级对社会上层文化(行为、态度与惯习)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社会底层也会通过掌握中上阶层的行为、态度和惯习来试图打破阶层间的区隔。但我们也发现,那种希望习得上层的全部规范或“内在的身体”的想法并不合符实际。这似乎就意味着,在较低阶层效仿较高阶层的时候,一条能有助于获得他者认同、接纳并促进自身对环境的融入的捷径就是对“身体的塑造”,通过张扬外在的身体从而将身体变成一种赢得接纳和推动融入的资本。正如朱虹教授在其论文中提到的打工妹的城市适应一样,最直接也最适合的途径就是选择“第三条道路”——塑造城市身体以替代乡村身体。

  具体来讲,个体对身体资本的建构一般会通过他者的接纳、认可来实现自我对环境的适应性。在致力于获得适应性的过程中,个体通过他者的评价和反映以及自我评价和价值追溯来建构对自己体貌的态度,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如若在这一追寻之中得到的信息是负面的,个体极容易形成相应的焦虑心理:因为体貌的问题而得不到他者的接纳、认可。一般而言,他者的认可之所以重要,除了个体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之外,还与其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相关,即与其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具有关联性。拿朱虹教授提到的打工妹群体而言,如果在求职中没能通过自己的身体资本给面试官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或者保留自己的乡村身体,那么她们将会面临着没有工作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的困境,也会在人际关系方面处于尴尬的境遇(因为乡村身体的缘故,她们容易在群体中受到孤立,这可能是自我边缘也可能是被边缘)。故而,某种意义上,身体塑造也是个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资本积累策略。当资本积累策略失败个体就会产生这里所谓的体貌焦虑。

  当身体塑造成为追逐成功的手段之大流时,个体往往处于被社会建构的地位,很难从这一潮流中脱身或突围,这种无助的心理体验会进一步强化个体的焦虑感。然而,体貌焦虑诚然与体貌的状况有关,但焦虑的情绪更多取决于自身对体貌的看法以及是否能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接纳(个体对自身的价值追溯与澄清是体貌与焦虑之间的中间变量),这一点符合埃利斯的“ABC理论”。所以,按照笔者的看法,克服体貌焦虑的关键在于自身,在于重塑自己的信念,接纳自己的身体,并将更多的精力置于自身能力建设之上,以“内在的身体”取胜。毕竟,身体资本只是众多资本的其中一种,它并非万能。

  2014年8月22日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