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编,“80后”演,《蒋公的面子》5月来深 蒋介石请吃年夜饭,去还是不去? 赵伟君 ![]()
《蒋公的面子》剧照。
深圳晚报讯(记者赵伟君)中国戏剧界正在缔造一大奇迹,一出由“90后”大三女生编剧,“80后”演绎的话剧《蒋公的面子》,自去年5月在南京大学公演,30多场场场爆满。今年1月,该剧第一次走出校园,首场正式公演就引起强烈轰动,《蒋公的面子》从象牙塔火到了校外。应聚橙邀约,该剧今年将在全国巡演,5月5日、6日强势登陆深圳少年宫剧场。 蒋介石宴客,去不去是个问题 《蒋公的面子》出自一则在南大中文系广为流传的故事。时任“中央大学”、即现在“南京大学”校长的蒋介石,请三位教授吃年夜饭,想吃不想吃的都有难处。究竟是蒋公的面子重要?还是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重要?三位教授非常纠结。 他们中,有人痛恨蒋的独裁,却又因为时值战乱,藏书难保,需要蒋的帮助;有人潜心学问不谈国事,却偏偏是个爱啖美食的食家,听闻席上有佳肴难抑激动;有人支持政府,有意赴宴,却硬是放不下文人的酸臭架子,要拉另外两人下水。于是,他们为了给不给蒋公面子,争吵了一个下午……20多年后的文革,他们必须交代是否接受过蒋的宴请,三人再次见面,诚惶诚恐回忆往事,当年到底赴没赴宴,真相难觅,各执一词…… 历史的真实碰撞今天的现实 《蒋公的面子》切入点很小,或许只能算是一件文人轶事。但它指出了道德的边缘所在、困境所在,所以成就一出好戏。该剧导演吕效平说:“《蒋公的面子》之所以火,不是因为戏里有抗战和“文革”的悲剧,而是因为人性中永远不可能改变的悲剧性和喜剧性,因为我们自己这种卑微的状态。而且它回归了戏剧艺术,超越了说教。” 作者温方伊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在读三年级本科生,《蒋公的面子》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一个21岁学生的自由精神。剧中她所写的两段生活,无论是1943年那段还是“文革”那段,离她本人都比较远,但她除了表现历史的真实,还能用今天对生活的感受来观照历史,使之与今天的现实发生碰撞。观众看到的是历史,想到的却是今天的现实。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