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单一良:心中满怀大敬畏,有权方能不任性

单一良:心中满怀大敬畏,有权方能不任性

时间:2015-03-16 13:22来源:人民法治网 作者:单一良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是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网民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之一。“任性”这个网络热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似偶然,实则代表着一种必然。

  单一良:心中满怀大敬畏,有权方能不任性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的法治强音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是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网民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之一。“任性”这个网络热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似偶然,实则代表着一种必然。

  “有钱,任性”,这是网络中对一些所谓“土豪们”一掷千金的消费行为的描述,言语中似乎透着讥讽与调侃,但背后也隐含着拜金主义思想的渴求与艳羡。而这样的思维惯性也就造成了一些暴发起来的富豪们在法制与道德面前忘乎所以,出现了诸多不公平竞争、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养情人、包二奶等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不道德行为。

  这种不惧法制人伦的现象到了官场上,就变成了“有权,任性”的行为。十八大以来,我们查办出的一大批“大老虎”和“小苍蝇”其实都是这种心理作祟的结果:心中没有了敬畏之意,有权自然就会任性。因此,“有权不可任性”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无疑是对去年强力反腐的有力注脚:有权更要有敬畏,任意妄为难善终。

  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揭示出,要想让权力放在笼子里不任性,就要让政府官员心中对“法治”充满大敬畏。

  总理报告的开场白“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其中“依法履职”体现了包括李克强总理在内的这一届政府对于“法治”的敬畏之心。我们注意到,本届政府依法从政的意识很强,而只有政府带头树立起法治权威,全体国民的法制意识才能增强。

  政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而把“法治政府”列到首位,也表明本届政府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要和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结合起来,要将政府的权力置于宪法和法律的制度笼子里。

  首先,心中要有大敬畏。政府官员在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直处于人们心目中的“顶层”。由于官员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力,他们似乎高高在上,具有特权,享有优待,与“下里巴人”格格不入。而如果作为人民公仆的他们缺少了对法治的敬畏之心,把自己与百姓割裂开来,身份贵族化,那么,这些本该造福于国家、社会和普通百姓的权力就会发生变异,进而成为损公肥私、满足贪官私欲的利器。

  因此,如何做到政府官员与普通民众间的公平性就成为是否把“法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进而产生敬畏之心,避免“有权任性”行为的关键因素。在李克强总理这份不到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平”二字前后出现了8次,而报告也把民生问题的意义提升到了公平正义这个层面,这一理念必然会继续深入各级政府官员的内心当中。

  其次,制度围栏束任性。有代表委员认为,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据悉,东部某省做过一个统计,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需要由政府部门审批的项目占到九成,省政府40个工作部门中只有办公厅、国资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法制办和研究室等5个单位没有审批职能。而这些过于集中的权力若失去监管,小则人浮于事,热衷审批轻视监管;大则成为腐败高发地、重灾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公布权力清单、推进政务公开、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所有行政行为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不得法外设权——如此举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权力之虎关进法治之笼,高悬公平正义的敬畏之剑,如此才能让权力不再任性。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