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黑猫警长30岁:国产老动画之殇

黑猫警长30岁:国产老动画之殇

时间:2014-12-30 15:36来源:凤凰文化 作者:关中阿福
2014年,相比变形金刚和忍者神龟红红火火的30周年大庆,同是而立之年的黑猫警长则显得有些尴尬:一整年眼看就要过去了,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人还记得它也三十了。


  1984年,经典动画《黑猫警长》问世;1987年,在第五集播放结束并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后,第六集却终成绝响;2014年年底,黑猫警长突然被掷入话题中心,但人们的怀旧神经不是因为最终意识到黑猫警长已然30岁被戳中,而是源于一篇揭秘停播“黑猫”原因的文章。动画研究者关中阿福认为,当年美影厂的烂尾老动画,其个中缘由不单是那篇文章所扒出的人事纷争,更深层次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经营机制交相酿成的恶果,而在应对市场化的过程中,美影厂在进口动画、人才流失等多方冲击下更显得窘迫、无力。国产动画由此盛极而衰,到今日,老动画已成为中国80一代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

  2014年,相比变形金刚和忍者神龟红红火火的30周年大庆,同是而立之年的黑猫警长则显得有些尴尬:一整年眼看就要过去了,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人还记得它也三十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在年底--进入12月中旬,一篇“终极揭秘:《黑猫警长》当年为什么只有5集?”的网文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扩散并引发70后、80后乃至媒体的热议。以这样一则“辛酸往事”再次成为吸睛话题,相信黑猫警长自己也要泪奔了。

  80年代的动画囧事:好片总是没下文?

  在1987年播出的《黑猫警长》第五集片尾,黑猫警长最后举枪逐字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仅仅是《黑猫警长》前五集,一次看全的观众也并不多--有人是“食猴鹰这集电视上播过无数遍,可吃猫鼠那一集一次也没赶上呀”;有人是“螳螂吃丈夫我是六一节学校组织我们看别的电影时,前面加映的,就看过那么一次啊”。

  而无独有偶,早在《黑猫警长》第一集推出的1984年,由美影厂出品的另一部经典木偶片《西岳奇童》同样也是个半截子工程。在片子结尾,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毕克先生那句“小沉香到底有没有救出妈妈,请看下集”,从此就没了下文。2006年暑期,补全了下半部的完整版《西岳奇童》终告上映。22年的等待,当年的小朋友都有了小朋友。

  事实上,让当年的中国观众耿耿于怀的动画囧事又何止于此?在上世纪80年代,小伙伴们乃至“孩儿他爸”都有着太多的疑问。为什么动画长片《金猴降妖》要被肢解成多集动画片在电视上播放,导致很多观众漏看,一度也误以为片子烂尾?为什么经典的《阿凡提》系列也没有再继续拍下去?

  缺乏资金似乎是一个最直白不过的理由,但深层次的问题则是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僵化的国企经营机制。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起的三十多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美影厂一直吃的是皇粮,享受财政拨款,国家定价收购、限量生产,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统购统销制取消了。被“断奶”后要自己找出路,这对于多少年来从未真正参与过市场竞争的美影厂来说,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蜚声国际的“中国动画学派”,其实是以宽松的创作环境、一流的美术大师、不计成本的精雕细琢为前提和后盾的。以《大闹天宫》为例,仅人工画稿就超过了7万张,投资成本保守估计也在100万以上,这在上世纪60年代不啻为天文数字。其他的几部“国宝级”佳作,如由齐白石名作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源自齐白石的名作,集中国绘画、诗歌、音乐于一体的《山水情》等,无不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与时间,但与市场接轨后,这些以剪纸、皮影、折纸、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工艺为手段的“工坊式”制作模式,显然很难抵得过日本、美国“多快好省”的大分工协作。

  与之相比,人才的流失则是更致命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起到90年代初,美影厂的原画设计人员走了近四分之三。相关的经济帐很好算--当时美影厂员工的月工资只有一二百元,而东南沿海以及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动辄就开出数千甚至上万元的薪酬,诱惑不言而喻。一个鲜活的例子可以说明“市场的魔力”--1991年,中日合资的兹普拉亚动画公司成立,当时在上海招聘30名原画员、80名动画员和100名着色员,结果前来报考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五千人。以美影厂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动画工厂一度被逼到“人去楼空”的窘境。

  90年代的盛极而衰:天灾还是人祸?

  将美影厂的衰败归于体制与机制的弊端,这几乎是业界给出的标准答案。一切皆属实,无需再赘述。但如果我们再从当年人们的心理层面和精神状态做些解读。也许能更好地厘清这一逻辑的怪圈--1991年之前,我国动画片共获得46个国际大奖,被国际评论界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然而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我国动画片竟然10多年与国际奖项无缘。同样是计划经济实行时期,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前期,为什么国产动画精品层出不穷?而到了九十年代初却又几乎是在一间之间盛极而衰,从此一蹶不振?显然,一切不能都归咎于“市场经济惹的祸”。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等于是把一个封存已久的人才库重新打开了。艺术工作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夺回逝去的青春”“莫让年华付水流”真正成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工作者迸发艺术创作热情的源动力。因为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人才济济加干劲十足,成了八十年代初期动画创作空前繁荣、佳作纷呈的一个重要原因--曾是上译厂第一代配音演员的杨文元先生,在下放青海劳动20多年后,终因拨乱反正,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回到他熟悉的话筒前。他正是《黑猫警长》的配音演员之一。这批建国以来便聚集起来的“老人”直到改革开放初才真正焕发出艺术的青春,而到了九十年代初,他们开始陆续退休淡出。可见,八十年代曾经的“群英荟萃”其实早就是一种人才的透支。

  改革开放的另一个务实成果,就是电视机开始走入千家万户。这一新鲜玩意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成了当时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最主要的娱乐道具,电视动画片更是成了许多孩子们的开心果。与电视走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的电影院门可罗雀。这让上至主管部门下至制作公司在动画片制作的方向上有了明显的偏好——制作电视动画片、面向电视台供片成了一种共识。(见下图,原载于1989年《中国电视报》)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为日后国产动画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包括面向电视观众而非影院观众制作的动画片过于低幼;仅仅指望着电视台购片以收回成本乃至盈利的单一模式,却未曾料到海外动画可以以免费赠送的形式全面来袭。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