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王健林:砸下14亿搞一场扶贫实验

王健林:砸下14亿搞一场扶贫实验

时间:2016-04-14 13:48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人民日报
王健林希望,以一个大型企业带动一个县,探索出一种扶贫新模式。

\

  2016年2月的最后几天,王健林去了五个地方。

  在欧洲的120个小时里,他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将其《万达哲学》英文版作了全球首发;在牛津大学,他发表了题为《万达国际化》的演讲;在瑞士,他密集访问世界体育大佬,全面布局万达体育产业;在巴黎,他豪掷30亿欧元,准备投资开发欧洲城(Europa City)。

  然后,他匆匆回国,赶赴丹寨—一座位于贵州省的西南小城。那里有他牵挂的一场扶贫实验。

  2014年12月,王健林第一次来到丹寨,与当地政府签下了一笔投资10亿元的包县扶贫协议,被称作中国扶贫模式的创新之举。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率领万达团队对这一项目不断进行考察、反思与纠偏,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并将10亿元的投资额追加至14亿元。

  这一次,他重返丹寨,颇有几分“督战”之意。

  扶贫挺费劲儿

  在当初那个投资额10亿的协议里,万达集团对丹寨扶贫的总构想是:企业包县,整体扶贫。

  王健林希望,以一个大型企业带动一个县,探索出一种扶贫新模式。

  他对扶贫有着特殊情结。早在1994年,万达就开始实施对口扶贫,截至2015年年末,万达捐赠现金扶贫累计超过50亿元,“在中国民营企业里面最多。”但是,“扶了20多年贫,也没有探索出成熟成型的经验。”王健林曾慨叹,扶贫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很费劲。

  他曾参与定点扶贫了两个村,但近20年的投入,村子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尽管人均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但王健林认为那是万达投钱的结果。他反思:一个仅依靠注入资金的扶贫,哪怕提高了人均收入,但受益的往往还只是部分人,很难做到普遍受惠。

  “之前我们没有找对路子。”2014年6月,在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时,王健林表示,“2020年正式退休之后,不排除我去承包一个贫困县,专门进行扶贫。”

  但仅隔半年,他即与丹寨签下了扶贫协议,包下了丹寨县。

  丹寨为多民族聚居地,位于黔东南,总人口17万余人,是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3年,丹寨的贫困户有1.36万户,贫困人口达5.13万人,其中,84.78%分布在6个乡镇边远的深山区。据2015年丹寨《政府工作报告》显示,1988年以来,先后有八任贵州省长“联系”过丹寨。

  从2014年9月万达第一次与贵州扶贫办接洽,拿到8个候选县的材料,到最后敲定丹寨,仅仅用了70多天时间,显示出王健林一贯行事的雷厉风行。

  为何最后花落丹寨?王健林认为,“一来它的交通还比较方便;二来这个县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较容易找准;再来我们高管告诉我说,他们县的领导积极有干劲。”

  2014年12月1日,在国务院扶贫办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见证下,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署扶贫协议,初期决定出资10亿元,在丹寨县实施“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创新扶贫模式。

  签约现场,王健林立下军令状:5年内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丹寨人均收入翻番。

  签约的第二天,王健林亲自考察,一天走访了丹寨的8个地点。

  家住兴仁镇烧茶村、靠低保过活的困难户龙绍芝,在自家院子里见到了这位神情坚毅的远客。两人闲话家常,龙绍芝一边看护小孙子,一边告诉王健林,她只是希望生活好点,在外打工的三个儿子能够回家。临走前,王健林塞给她一个红包。

  为了打好这场硬仗,万达成立了由集团高级副总裁牵头的扶贫领导小组,派驻一批优秀高管到丹寨挂职县乡两级领导职务,对其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上给予优待,并邀请国内顶级扶贫专家和产业学者,先后十多次赴丹寨调研。据介绍,一年内,万达内部仅这一项目的PPT就做了56版。

  在一年多的调研过程中,原先规划的路径悄然发生了变化。

\

  拍脑袋的东西能成么?

  王健林做事素来大气魄、大手笔。起初,万达计划投资深加工企业: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并建设万吨规模的硒锌茶叶加工厂,对全县农户种植的硒锌茶叶订单收购。

  但是几番论证下来万达发现,当地居民养猪多为散养,难以形成规模。王健林派团队调研了国内五大养猪企业,“都是一年挣一年赔,说整体十年算下来,全是个零。”没有利润,无法保证扶贫资金,只好放弃了养猪的想法。

  丹寨茶树生长海拔高,富含硒锌,无污染,绿色有机,但每年只有短短十五天春茶采摘期,难以形成王健林设想的规模化效益。茶叶加工的思路也无法实现。

  万达原计划每年从丹寨招聘约一万名农民工,到万达战略合作伙伴旗下的施工企业务工,万达为此派出了专门的招聘团队亲赴丹寨。但招来招去,只招到三千人,“能出去打工的人早都已经走了。”

  初始方案中,万达集团还打算联合贵州以及黔东南州3所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收300至500名丹寨籍学生入学,毕业后择优录取到万达就业。但最终因为协调操作难度过大,难以实现。

  王健林感慨,“原来想的东西不一定实际。这一年调整下来看,最大的体会,扶贫不能下马伊始就拍板,拍脑袋的东西能成么?”

  经过反复论证、调整,丹寨的扶贫基调最终定为“精准扶贫”。在丹寨县脱贫工作座谈会上,王健林显示出低调的一面,“万达丹寨扶贫不图虚名、不喊口号,扶贫项目针对性强,不仅搞好建设,也做好经营,不仅实现脱贫,还带动发展,更加注重实效,把精准两字落到实处。”

  方案调整后,王健林将扶贫资金增至14亿元。其中,出资3亿元捐建职业技术学院,出资6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出资5亿元成立一支丹寨扶贫专项基金,这一规划涵盖产业、教育、基金,且实现了长、中、短兼顾—职业技术学院注重长期,旅游小镇注重中期,扶贫专项基金注重短期。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