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到23日,我所服务的机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组织了一次为期21天的关于慈善与非营利的美国培训考察。感谢美方合作伙伴,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和锡拉邱兹大学(雪城大学)为这次培训考察提供的支持。与很多高大上的中美慈善交流活动不太一样,我们组织的这次美国之行,还慈善以民间和基层本色,让学员们近距离自由观察、了解美国慈善与非营利行业,同时带着问题,与美国的慈善同行、政府慈善相关管理者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个人感觉收获颇丰,不敢私吞,试欲挤时间整理观感,作系列分享。此为其二。 2014年11月为期三周的美国慈善与非营利培训考察,每天都收获很多很多,回来与同事分享时,我说:对我内心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一句名言:我有一个梦想。 走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的大理上地面上,我不经意就发现了这么一句话,于是我把它拍了下来,英文很烂的我,也明白这句话的含意。后来我问其他的学员,他们都没发现;一个月后我的夫人出国去美国考察,他们也没有发现。 作为一个中国慈善从业人,我站在这块大理石上,回头看看林肯纪念堂,再抬头远望那高耸的华盛顿纪念塔,任由这几个元素自由勾联,心中竟兴起阵阵涟漪:慈善不就是一个个梦想的实现吗?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这是一句励志名言,离慈善很远很远,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我对美国慈善与非营利事业最刻骨的解读。 中国今天的慈善与非营利行业,精英大佬们都很强调专业化、职业化,甚至都有一种声音还在强调市场化,应该说这都有一定道理,甚至也有必要。但对于慈善的价值基础,大佬们似乎重视不够:把慈善和梦想关联起来,已不是常态;把慈善和自由、和公民社会关联起来,则甚至被某些人认为是一种异端;把慈善和创新关联起来,倒是一种时髦,但创新的真正意义,则又被精英们异化了。 慈善是梦想的天堂 美国拜访的18家机构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种子基金会(SEED Foundation)。这家机构,是“我有一个梦想”的现实版本。 成立于1997年的SEED基金会,是由一个印度裔青年精英拉杰(Rajiv Vinnakota)所创建。 拉杰是一位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本来是学分子生物的,毕业后从事商业咨询,有非常良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后来,拉杰有了一个新的梦想: 他发现,美国教育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缺陷:美国虽然有全球最好的大学,但60%的美国高校无法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而美国中小学更不尽人意;美国的高中贫困学生中,50%毕业后不能进入大学;而进入大学的贫困生中,只有10%能够正式从大学毕业。也就是说,只有5%的美国高中贫困生能够大学毕业。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青年精英,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解决这个问题。 拉杰的新梦想是:用慈善模式,开办专门招生贫困学生的学校,让他们接受最好的中学教育,打好中学基础,提高贫困高中生大学毕业率,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进而改变这些家庭的贫困境况。 拉杰说,他自己很固执,很疯狂,一旦他认定了梦想目标,就很坚持。别人越说他不行,他就越要证明给大家看。 拉杰用自己的10万美元起家(10万美元,是维持学校一年半的费用),成立一个基金会,取了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种子(SEED)基金会;开办了一所中学,就叫种子(SEED)学校,专门来招收贫困学生。 办学校是一个很具体的事,如何做理性的需求分析、如何找对师资,如何游说学生,如何游说政府支持,对于商业咨询经验丰富的他,既有重重困难,但同时也富有新挑战,他其乐无穷。 用创新的方法,服务最贫困家庭,提升贫困高中学生的大学毕业率,——拉杰的梦想,得到美国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最早响应并参加拉杰的,是他一个做商业咨询的同行,埃里克(Eric Adler),他们一起成为SEED基金会的创始人。 当然, 拉杰成功了,SEED成立15年来,在全美(分别在华盛顿D.C、马里兰州、迈阿密)开办了3所种子学校,每个学校培育350—400名贫困高中生。通过种子学校毕业的贫困高中生,创造了美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大学毕业率由原来的5%,上升到54%,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学平均毕业率31%(美国公立学校大学毕业率是34%)。关键是,种子学校贫困学生中,大多数会成为该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从而带领改变其家庭困境。 当然,他也受到了美国社会和美国政府的高度认同,拉杰被评为全球最著名的25个NGO领袖之一,上了美国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他还受到了美国总统的单独接见;通过游说,政府给他们每个学生2.5万美元的补贴;日常运营费用主要靠政府拨款;15年来他的学校还获得了8千万美元的私人捐赠,学校建设和师资费用主要靠捐赠;老师们也给予了巨大支持,今天种子学校的一个岗位,可以收到600份应聘。 SEED基金会和SEED学校,成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追踪调查的一个经典成功案例,成为美国公私合作、政社合作的一个典型模式。 问到创业的感受,拉杰告诉我们:“做SEED基金会,实现梦想,比当美国总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影响更大。”这是典型的美国梦,在一个非营利领域的实现。 其实,千万别以为那只是美国梦,离我们遥不可及;同样,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许多梦想,放飞在慈善与非营利的天堂。我所服务的机构,办了两个培训系列。无论是安利学院还是老牛学院,这些学员,就是中国大地上的梦想实践家。在中民培训的宣传册上,一直大写着这样一些名字:万晓白,在内蒙古草原的环保和志愿服务;马佳年,早产儿联盟;……正是他们,让我看到希望,一直激励着我为慈善这个行业前往!(关于中国梦想家们的故事,容我下次再作专门的介绍。) 慈善是自由的乐园 梦想与自由是孪生兄弟。这次美国慈善与非营利行业培训考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在美国,如果说政治是讲民主,那么慈善是讲自由。 政治是防止恶,因此美国人对公权利的政府高度警惕,政府的任何东西,法授权绝不可行,因此要由多数人(或其代表)的民主来决策;慈善是弘扬善,因此美国人对私领域的慈善与非营利,保持充分的自由,慈善领域的任何东西,法无禁止即可自由实行。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