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五成台企增资数十亿忙升级 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

五成台企增资数十亿忙升级 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

时间:2014-06-24 17:46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羊城晚报
台商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珠三角,东莞可以看作是他们进驻的原点。围绕这个原点,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企业最高峰时曾经达到3600多家。

  台商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珠三角,东莞可以看作是他们进驻的原点。围绕这个原点,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企业最高峰时曾经达到3600多家。新任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翟所领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经过大浪淘沙,目前的3000家会员企业中,近两年有超过五成在东莞增资达数十亿元用于企业的扩产,包括扩大产品生产线、升级产品研发系统、提升企业经营范畴、扩大市场等;而内销市场这方面,东莞台企内销的平均占比已达30%。

  A、升级

  台商增资热情高涨

  扩产提高效率,开始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品牌……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使得经济整体低迷,坊间开始流传着台商逃离东莞的传闻。对此,翟所领微笑地摇摇头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事实并非如此。在东莞有8万到10万台湾人,当然各种心态都会存在。其实,做生意只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能够赚钱,有钱赚就可以留下来,不可以赚钱就要收起来。赔本的生意没人做。”

  据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统计,从2008年至今,东莞的台商数量上少了两成。“原来就已经产能过剩了,经过淘汰减少了多余的产能。”翟所领强调:“现在留下来的工厂都是比较有根基,有核心竞争力,有信心有意愿留下来的。而有核心技术的工厂反而生存得比较好。即使在外地或者东南亚开厂的台商也没有关闭东莞的工厂。”

  留下来的台商最关注什么?

  翟所领告诉记者:“留莞台商主要分布在塑胶电子、穿戴装置、服装、鞋子、运动器材、家具等行业。当前,大家都在做转型升级的工作,其实升级比转型还重要,因为转型很难,要跨行业,但是继续原来的产品,做更高阶的产品,附加值增高,这个升级可能更对一些台商的胃口。”

  “过去人工成本便宜,台商们不会绞尽脑汁去想怎么降低成本,但是现在台商都想方设法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效率,如何在管理上合理安排。比如我们企业,以前话务员有六个,现在一个就够了。”在东莞经营高档木制品玩具的翟所领透露,“企业过去两年增资2000万港元,员工从4500人减少到1500人,产能比以前还多了20%—30%。”

  1992年就在东莞石碣镇设厂台达电子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功率电源供应器生产基地。“金融危机之前他们有3万人,现在引进了自动化设备,员工只有1万人,产能不但没有下降还提高了。”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赵维南透露。

  “这两年用在购买机器设备提升效率的投资已经达到5000万元。”前任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岳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大麦客集团董事长叶春荣告诉记者。

  “很多台商工厂都在增资,购买机器,特别是自动化的,生产效率高的机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这代表竞争力再度提高。而且,大家花在研发上的时间费用越来越高,不是纯粹做代工,开始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品牌。”翟所领表示,过去两年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有超过五成的会员企业增资了数十亿元用于企业的扩产,包括扩大产品生产线、升级产品研发系统、提升企业经营范畴、扩大市场等方面。

  B、转型

  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

  做家具的有了零售终端、做圣诞树产品还开连锁面包店,也有涉足咖啡店……

  最早在东莞提出台商需要转型的是叶春荣。

  “东莞原来是世界制造业之城,但是在2007年底已经出现了人民币升值、国家将出台新劳动法等新情况,这对于集中于制造业的台商来说,成本是必然要大幅上升的。因此2007年我就提出台商要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制造业应该做得更精良,另一方面则需要开通新的通路向服务

  业延伸。”叶春荣庆幸自己的转型之路走快了一步。

  “2005年我就开始积极去寻找新的途径。因为我考虑,大家都在制造,我如果一直拼制造最终是拼量为主,是死路。我要怎么去掌握最终的通路?”叶春荣说,2006年他在美国花2500万美元收购了原来的客户。“并购后我就不仅是制造商,还是批发商、零售商。接着我又在美国成立了网购B2B。当时美国客户一年做4000万美元,现在我们一年可以做1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我还可以活下去,就是因为我掌握了通路。”

  看到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的潜力,2008年叶春荣担任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第八届会长时,开始大力推进台企升级转型,大麦客应运而生。“大麦客的宗旨就是帮台商外销转内销。”叶春荣表示,“因为政策的原因,最早来到珠三角的台商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以制造业为多。这些企业往往没有能力花费巨资打广告。而中国消费者现在越来越重视品牌。台商凭单打独斗创品牌很难,抱团取暖不失为一种新尝试。”

  2011年5月31日,东莞市台商集体筹建的首家大型仓储式内销商超卖场——大麦客在东莞市东城区开门营业。开业三年来,叶春荣坦言:“蛮辛苦的,因为品牌要慢慢打,不过,大麦客一直在成长,刚开始只有几百家,现在有1000多家企业进入。”

  不仅是大麦客,“近两年,很多台商进入服务业,特别是一些之前只是在制造业做代工的台商现在开始从制造业跨越到服务业。”翟所领表示。台升家具收购了进口商,开辟自己的零售终端;台商张朝宗原来只做圣诞树配套产品,现在还开了十几家面包店;台商在东莞开设的蓝鸟连锁咖啡店越来越多……

  C、坚守

  “没有比东莞更好的土壤”

  《东莞市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诊断辅导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823家企业新增投资额9.53亿美元,新增内销65.24亿元

  制造业向服务化发展,留守东莞的台商们比以前更忙了。

  一点钟接受记者采访,两点半去赶飞机,像叶春荣这样的一大批东莞台商们都在分秒必争地抢着转型升级的先机。

  记者采访中发现,抱怨的很少,台商们更多地在积极尝试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现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不好,并不是东莞单独面对的困境。东莞不好?哪里好呢?”叶春荣说,以制造业来讲,在哪里都同样面临困境和挑战,成本高涨,严重缺工,东莞肯定不能独善其身,然而在东莞的台商们也并不会气馁。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