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优化晋城生产力布局的思考

优化晋城生产力布局的思考

时间:2015-03-20 09:26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卢海建 张 敏
近年,我市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制约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在所处经济区域内整体定位比较模糊。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且协调性不高。三是市域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我市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制约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在所处经济区域内整体定位比较模糊。同全省其他城市相比,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且资源型经济特征愈加突出。同中原经济区城市相比,一方面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没有充分借中原之势发展自己。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且协调性不高。转型发展多年来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产业结构越调越重,今年上半年,煤炭、煤层气、电力三大行业组成的能源产业提供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80%左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循环经济、资源深加工等产业链条虽有发展,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仍然比较低。三是市域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县与县之间、县域内发展差距悬殊,发展成果难以共享,发展的公平性有待提高。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区为24799元,陵川为1423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区为10174元,陵川为6109元。在泽州、阳城、沁水等县域内,各乡镇、村落之间发展差距也十分悬殊。四是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程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丹河流域,环境容量已接近饱和,无法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满足不了发展需求;而在阳城演礼、芹池和沁水端氏、郑村等一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具备上新项目的潜力和资源环境容量,却又由于规划、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的缺位,缺少大项目、好项目入驻。五是产城发展不同步,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和人口发展不相适应。有的地方城镇建设超前于产业和人口集聚,城镇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由于形不成一定范围内的经济中心,人口和产业集聚乏力,可持续性较差,有形成“空城”的可能。有的地方城镇建设滞后于产业和人口集聚。如巴公、北留、嘉峰等地,由于大型工矿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量的要素流入,但城镇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经济活动的制约。

  优化晋城生产力布局,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面向中原、突出特色,东抑西进、优化布局,城乡统筹、产城互动,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我们认为,优化晋城生产力布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科学研判,准确把握晋城在中原经济区的角色定位

  晋城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既是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一极,又是中原经济区的成员市,与河南关系紧密。但介于二者之间的地理区位又使我们面临被边缘化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全国大盘子,依托山西,借力中原,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将可能的不利影响尽量缩小,将可能利用的优势放到最大。首先要在合作中放大我们自身的能源、文化、气候、特色农作物等相对优势,将优势变成强势。其次,要在对接中原现代交通网络、先进制造产业链和文化教育社会事业中弥补我们的劣势。第三,要充分借助和放大靠近中原大市场的便利,尽快提高我市经济社会市场化发展水平。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对接、合作、融入,加快实现我市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率先建成“两区”叠加地带经济崛起的重要一极。要积极推进太原至郑州客运专线晋城至焦作城际铁路、焦作-云台山-王莽岭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打破行政壁垒,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依托中原经济区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加快我市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要以煤炭、煤层气、电力等资源为纽带加强联合合作,破解我市煤化工建设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就近转化煤炭资源,将我市与周边城市的能源供应、产品供需关系提升为产业互动关系。要打通我市钢铁、球墨铸管、汽车零部件、精密铸件、采煤机械、通讯设备制造等融入郑州、洛阳、新乡等地的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通道。要实施旅游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发挥晋城特色农业优势,借助中原大市场提升经营水平,做大做强。

  规划引导,大力促进市域范围产业布局优化

  一个区域的生产力布局主要表现为产业布局。产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是一个重要事实和发展趋势。在晋城产业集聚的重点是“一区两带”,即城郊工业区和丹河、沁河流域两条工业经济带。要通过产业政策和规划,合理布局我市产业发展。中心城市要扩容提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和带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既促进自身发展,又有利于一二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既促进就业、服务民生,又增进人民福祉,是经济发展规律和晋城转型跨越实际的必然要求。城区要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开发区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精密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把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孵化核心区。东部丹河流域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口密集,工业比较发达,今后发展重点要由“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升上,大力发展低碳、集约、环保、高效的新型产业。西部沁河流域土地、水资源丰富,发展煤层气、电力、煤化工、煤炭加工、建材等产业仍具有优势。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促使新上工业项目向西部园区集中,不断提升该区域要素聚集程度。优化产业布局还要处理好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关系。建立适当多元的产业结构更有助于分散风险,抵抗波动。各县区都要科学合理确定一至两个主导产业,如高平的新能源新材料、沁水的苗木花卉、泽州的装备制造、阳城的建筑陶瓷、陵川的休闲旅游等。

  产城互动,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镇体系的组成与布局也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群的壮大和繁荣表明区域发展日益呈现多极化格局。晋城北接太原城市群,南连中原城市群,都是较大的城镇体系。因此必须突出晋城城镇特色,发挥优势,才能避免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要通过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等措施,促进产城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城镇化与园区发展紧密衔接,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围绕重点城镇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生产要素集聚,重点建设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高平煤焦化工业园、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沁水新能源产业工业园和高平新能源科技创新园等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一批产业片区,推进城镇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与城镇规划全面对接;完善道路、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居住、办公、商务、休闲等综合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以产促城,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哲思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6-18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