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优化晋城生产力布局的思考(2)

优化晋城生产力布局的思考(2)

时间:2015-03-20 09:26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卢海建 张 敏
统筹协调,积极支持边远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实现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生产力布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种协调是一种经济导向而非地理导向的均衡。如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地区,在客观上承担了维护本

  统筹协调,积极支持边远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实现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生产力布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种协调是一种经济导向而非地理导向的均衡。如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地区,在客观上承担了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的功能,且其对本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可或缺。宜以保护为主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横向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等促进社会福利平均等,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和整体效益最大化。

  对我市来说,要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合理确定地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以强扶弱,互利共赢。首先要从解决边远山区贫困问题入手,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文章,实施精准扶贫、对口扶持。如结合陵川小杂粮、中草药、食品加工和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扶贫;结合历史文化景点开发扶持边远山区农村发展农家乐等低碳扶贫;结合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环保扶贫。其次要研究建立特定流域上下游之间、水源地和使用地之间、生态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之间等的横向生态补偿转移机制,确保发展机会公平。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修复补偿与奖惩机制。丰富区域环境政策工具,利用排污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平衡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第三,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对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项目支持和对口合作扶持,逐渐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

  小资料

  生产力布局的内涵及一般规律

  “生产力布局”起源于前苏联,是对地域分工的一种安排。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有类似的空间规划、产业集聚政策等。对我国当前来讲,生产力布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具体指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内(国家、地区、城市)的分布和组合,涉及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安排等内容。

  生产力布局的一般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三个基本要求和一对关系。三个层次即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布局需要对全国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确定一定时期内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重点区域和产业衔接等。中观布局需要对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产业基地的规模与布局,城镇体系的组成与布局及重点企业选址进行安排。微观布局主要侧重在城镇内部做到产业的空间安排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生活居住空间安排协调,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晋城生产力布局主要涉及中观与微观层面。三个基本要求,即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效率,主要指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实现优化配置;公平,主要指各地居民享有大体相同的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可持续,主要指各地人类和经济活动在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不因经济发展而受到破坏。一对关系,即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就是让市场在生产力布局中起决定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般情况下,竞争性领域的生产力布局不需政府干预或主导,只有对经济结构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才需要政府参与布局。政府主要通过战略、规划、标准和公共服务等手段来间接引导生产力布局。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哲思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6-18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