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4月29日报道 【美国《外交》双月刊5/6月号(提前出版)文章】题:感受东京的必胜主义者:日本民族主义回归的真实原因(作者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玛加丽塔·埃斯特韦斯·安部) 日本重新出现在了新闻中。不过这一次,头条新闻并非日本经济衰退或是福岛的核危机。确切地说,在过去一年里,有关日本的新闻报道集中于日本在安倍晋三领导下所发出的强硬的新调门上。安倍是2012年重返首相官邸的,在此5年之前,他曾在刚刚担任首相一年之后辞去这一职务。安倍的经济纲领——即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财政刺激、量化宽松和结构改革的混合体——已经提振了日本股市,并激发起了对日本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 与此同时,安倍也鼓动起了爱国热情把日本作为—个没有受到历史上丑陋往事玷污的“美丽国度”来宣扬。安倍和他的盟友们与日本战后的国际姿态——这种姿态在牢记日本帝国时代侵略行径的前提下强调了谦卑和谨慎——作出了生硬的决裂,他们自始至终表达对日本国力强盛的自豪,并坚称日本在20世纪的所作所为并不比其他任何殖民大国更加糟糕。 安倍二次执政胆子变大 安倍把自己漫长的政治生涯建立在此类主题的基础之上。在他2006年至2007年首次但却短暂地出任首相期间,他实行了保守的教育政策,并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职能完备的防卫省。不过在作为日本领导人的第一个任期中,他曾小心翼翼地避免激怒中国,并克制住不去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纪念日本战死人员的场所,那里供奉了若干被判在二战中犯有战争罪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 这一次执政时,安倍却采取了不同的路数。日本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近年已经出现恶化,但安倍仍选择在去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从而导致了北京和首尔的愤怒。此次参拜显示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安倍都变得大胆了许多。仍然不清楚的是,他的声望和政治势力在何种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公众从根本上转向支持一种更为强硬的民族主义对外政策——随着亚洲紧张局势达到数十年未有之程度——这种政策可能被证明是引起麻烦的源头。 戴维·皮林所着《扭转逆境:日本及其生存艺术》一书提供了对于这些问题的有益观察。皮林是英国《金融时报》的亚洲版主编,曾在2002年至2008年担任该报驻东京记者站站长。他利用内容广泛的文献和大量的采访来阐述安倍及其盟友所鼓吹的保守民族主义论调。皮林颇为巧妙地揭示了安倍世界观的根源,并且以一种相对乐观的态度来评价这种世界观对于日本社会以及日本与邻国及世界的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是,对于日本近年历史的全面回顾——尤其是为安倍等政客拥抱更为嚣张的民族主义形式创造诱因的一系列选举改革——却会导致一个远远不是那么乐观的结论。 对地区和平不是好兆头 这种死灰复燃的民族主义成为安倍在2012年胜选的后盾。另外三个因素也让安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首先,自民党的意识形态构成发生了改变。据东京大学和《朝日新闻》2009年对候选人的联合调查显示,在众议院选举中角逐小选区席位的271位自民党候选人中,只有61人赞同安倍的防务和宪法改革。而在2012年的选举中,在争夺众议院小选区席位的264位自民党候选人中有多达189人赞同他的观点。 第二,2006年,安倍还不得不考虑次年的参议院选举,而这—次要到2016年才有全国性选举。在选举周期通常很短的日本,四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这使得安倍可以享有比近年来历任首相更大的自由度。 第三,自民党内的民族主义者现在利用亲美情绪垄断了选举市场,他们以强化美日同盟最卖力鼓吹者的面目出现。由于美国也希望加强与日本的军事关系——这是奥巴马政府“亚洲再平衡”的主要方面,安倍知道美国除了支持他和他的盟友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尽管他的挑衅时常让华盛顿头疼。 鉴于这些有利的政治状况,除非经济遭遇严重挫折或出现大灾难,安倍有充分的机会成为一位罕见地维持较长任期的日本首相。这对于日本政坛来说或许是件好事,政坛可以因此避开软弱的政党以及更为软弱的领导人。但是安倍在国内的成功对于更大范围的地区而言或许不是好兆头。日本的民族主义转向将使亚洲的和平妥协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中国和韩国并不是那么情愿与一位民族主义者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皮林指出,尽管安倍的支持率相对较高,但多数日本人并不支持民族主义者。 他所言或许正确。但是,围绕争议问题的公众舆论会迅速改变。由于选民投票率很低,民族主义者要想把持政策议程,未必需要维持压倒性的公众支持。安倍和自民党似乎已经扭转了日本政治的这一劣势并使之服务于自己的目的——为日本以及地区内的其他国家制造一种新的、更加令人不安的环境。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