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拉开帷幕的日本参议院竞选活动中,安倍经济学能否推动日本经济健康复苏成为此次选举中聚焦的议题之一。这是安倍经济政策面临的首次“国考”。 去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后,描述了安倍经济学的基本脉络:即恢复日本“强大的经济”、“强忍的国土”和“强而有力的财政”,主张摆脱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局面,重建日本全球竞争力,其潜台词是夺回日本曾蝉联40年的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为此,安倍通过“大胆的金融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修正日元升值趋势,摆脱通货紧缩,提振市场信心。此后,再通过激活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提升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力,重振日本全球竞争力。通过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对美元短期内贬值近30%,日经股指上涨约70%。 货币贬值可谓一颗有毒的糖果。一旦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安倍经济学将难以为继。事实上,安倍经济学的最终效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十分看好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安倍在7月初也给自己的货币财政政策打了个及格的分数,但是,国际舆论基本不看好安倍政策的长期效果,认为安倍的经济政策无视日本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偏于急功近利,长期看来有饮鸩止渴之嫌。 在安倍提出的“日本再兴战略”为主题的增长战略中,充斥着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比如,安倍既要投资倍增,又不愿降低法人税率;既要吸引非农企业支撑农业产值倍增,又不敢搞土地流转自由化;既要吸引外国人才,又不放松移民管制;尤其是高调主张改革,但却只字不提最大的“官制企业”邮政改革。安倍的再兴战略虽然大手笔描绘了“战略产业”、“战略市场”和“国际展开战略”,但其具体内容远不及市场预期和社会期待。本应作为当届内阁的经济成长战略,安倍却将其目标瞄准于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战略射程,超出了日本“短期政局习惯”,反而给行政性落实提供了推诿责任的空间,难免不让市场感觉虚幻。 当然,也不能否认,安倍经济学先抓金融指标,提振市场信心,激活资产效应,再推实体投资,落实战略产业,拓展战略市场,提升潜在增长力的“逆向振兴型”政策逻辑,符合危机后实体经济向金融经济化转变的世界经济潮流。但问题在于,安倍借鉴了其前任的逆向振兴法,却没有扬弃性地继承景气和改革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维,致使改革手软,成长战略虚拟化,市场不信,股市行情乱动。 面对参院选举,日本选民会不会买安倍经济学的账,如何给其打分,值得关注。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7日 22 版)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