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不仅是中国体育,更是中国百姓眼中的一朵奇葩。五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后,《羊城晚报》曾刊发《中国足球的命从何革起》,五年后,屡战屡败的男足迫使我们再次同题追问。 男足不是女排。都是后继乏人,但女排市场化程度低,国家女排能够长期集训,效力国字号,集荣誉、地位和个人实惠于一体,因此女排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上行空间不言而喻;男足职业化已20年,国足为职业联赛让路的飞行集训模式,以及俱乐部的待遇远优厚于国家队,使得心气难齐、动力不一、队伍难带。这一困境,仍将长期存在。 然而,人才凋零与人心各异并非国足复兴的最大绊脚石,一帅难求也并非国足复兴的瓶颈。国足欲振乏力的核心,在于中国足球的“顶层设计”缺失,而中国足协的功能定位张冠李戴则首当其冲。 现代足球的管理特质在于先分工后整合。中国足协,不具备也不需扮演“全能战士”。可事实偏偏是,中国足协幻想自己是“超人”——他们一套班子几块牌子,既是隶属体育总局的管理中心,又是社团性质的足球协会,还是公司法人的中超公司,既发布政令,又主导赛事,还掌控经营,于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四面出击,处处碰壁。在卡马乔的聘用环节上,他们贪图蝇利,受制于主帅年薪的出资方,导致主帅任用的同床异梦,疑人反用,用人频疑;在职业联赛的运营管理中,行政权力凌驾于市场之上,职业体育的市场运营秩序极为混乱,极大挫伤了职业足球投资人的热情和积极性。 管不全管不好,却硬要一肩挑一言堂,中国足协及其上峰令自身沦为足球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大绊脚石。覆巢之下无完卵,国足在如此怪胎劣政之下,岂能独活? 为今之计,改革中国足球的顶层权力版图,才是国足活命之路。 趁此换“卡”契机,中国足协理当“归位”,国家男足和青少年后备人才库的培养,是其当务之急、分内之责,尽快建设数个国家级足球后备人才基地,为10年乃至20年之后的中国成年男足“广种薄收”奠基。 趁中国足协“削权”之机,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精神,行业管理机构(足协)、投资人和俱乐部各司其职,前者制定政策、抓好管理和监督,后者公司化运营,独立执行赛事管理、商务开发等重大运营事项,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发挥市场主体在职业足球运营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职业足球市场资源配置长期被限制和垄断的格局。 尤其是后者,才是中国足球之根基。男足是中国足球的晴雨表,但并非全部。职业足球则是中国男足的源头活水。环顾列国,无不先有人财皆旺的职业联赛,后见水涨船高的国家队。因此,不妨以“广州恒大模式”为镜鉴,探索一条做强球队、做旺球市、做大职业联赛表演市场的职业足球之路。 中国足球倘能事业、产业分工明晰,行政、市场各就各位,假以时日,中国足球竞技水平逐年提升、足球产业市场产值逐年攀升,方可期待。 更具革命性的是,在欧美各国特别是美国的体育产业已跃升为国民经济十大支柱的背景下,改革中国足球顶层设置,促使足球事业和产业发展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创新的桥头堡,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标志意义。但愿,国足置之死地的危机,能成为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破釜沉舟赢得新生的转折点!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