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侨·华人 >>汕头华侨试验区正式挂牌 构建全球华人创新平台

汕头华侨试验区正式挂牌 构建全球华人创新平台

时间:2014-12-08 15:47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袁丁 黄学佳
8日上午,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在(广东)汕头正式挂牌,粤东首个国家级试验区呱呱坠地。

  8日上午,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在(广东)汕头正式挂牌,粤东首个国家级试验区呱呱坠地。

  在国务院的批复中,华侨试验区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任。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继开埠和设立经济特区后,汕头迎来的第三轮大发展良机。

  红头船的帆影虽已远去,“下南洋”的胆识与魄力却生生不息,并在粤东催生出一个服务全球华人的创新平台。

  传承 丰厚“人缘”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坐落于汕头市外马路18号的汕头侨批文物馆,是不少侨胞“寻根”的必到之处。侨批是早年华侨寄回国的汇款凭证及信件。泛黄纸张上的一撇一捺,记录着无数个家族的悲欢离合。

  汕头共收藏了12万份侨批,约占全省八成。这一数据也真实反映出汕头在广东乃至中国华侨史上的分量。早在清康熙年间,下南洋的红头船便是以汕头澄海的樟林古港作为出发地。1860年开埠后,汕头更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无数先辈从这里播迁异域、开枝散叶。

  上世纪80年代初,侨居海外的潮汕同胞已有千万之众。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缘”优势,让汕头跻身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列。然而,本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汕头被另外三个特区远远抛在后面。

  “要重新擦亮特区的牌子,必须把‘侨’和‘特’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说。在2013年初举行的省人大会议上,他首次透露了汕头规划华侨试验区的消息。

  半年后,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将支持建设华侨试验区写入其中。虽然上升到全省战略,但质疑并未消失——省内已有前海、横 琴、南沙三个国家级新区,汕头此举有无必要?对此,汕头市市长郑人豪回应,华侨试验区会吸纳借鉴前海、横琴及其他自贸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但更多将放眼于全球华侨资源。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

  机不可失!汕头随后提出,以华侨试验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1000多万海外潮人中,有75%居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如此丰厚的“人缘”,让汕头再度进入国家决策的视野。

  此后,华侨试验区的筹建一路加速。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设立华侨试验区,并定位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这是继1981年国家批准设立汕头特区后,再一次把汕头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陈茂辉说。

  开放 建立符合华侨华人意愿跨境投资贸易机制

  11月28日,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会在省政府大院内举行。应省长朱小丹之邀,36名潮汕籍侨领齐聚一堂,为华侨试验区建言献策。“有你们在,我们就有底气!”朱小丹盛意拳拳地说。

  海外潮人的赤子之心,是华侨试验区最稳固的基石之一。早在年初,谢国民、陈有汉、陈经纬等侨领便联名致信国家领导人,表达了对试验区的期待。

  不过,侨领们的眼光并未局限于潮汕一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调动海内外非潮籍企业家共同参与建设试验区。”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陈经纬说。

  华侨试验区因潮汕而立,但必须跳出潮汕,以开放心态为全球华人服务,这也是专家和官员的共识。

  “当年修筑潮汕铁路的张氏兄弟,就是梅州籍华侨。”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黄赞发说,如今建设华侨试验区更不能自我限制,而要放宽眼界,吸引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华侨投资创业。陈茂辉也多次强调,试验区是面对全体华人华侨的平台,“格局不能小”。

  正因如此,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华侨试验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建立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汕头已有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直接吸收的77亿美元外资中,有近九成来自侨资;与此同时,汕头登记的境外投资企业已达到111家,在境外建立或经营零售网络90多家。进出之间,汕头已构建起双向开放的全球商贸渠道。

  以开放取胜的互联网经济如日中天,而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底光缆登陆站就在汕头。

  此外,汕头还拥有粤东唯一的国家级保税区。

  “要实现经济的深度开放,试验区可以在贸易、投资、金融方面有所作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余淼杰建议。国务院的批复也提出,华侨试验区要进一步研究放宽市场准入。

  据华侨试验区负责人吴先宏介绍,试验区将扩大对侨资开放领域,允许侨资进入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等行业和领域,吸引侨资参与设立医疗、教育培训、新闻广电和数据服务等机构,鼓励侨资更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商贸流通、金融等行业发展。

  除了投资开放,还有国民待遇的开放。汕头将试行侨胞在试验区工作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并给予海外华人更多出入境的便利。

  创新 摆脱政策依赖,以法治完善顶层设计

  汕头东部出海口,历时三年的填海工程已接近尾声,20平方公里陆域跃出海面。

  这片被称为东海岸新城的土地,是华侨试验区的一部分。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全部来自于一家央企。除了投资外,这家企业还负责实施工程勘测、设计、施工、采购等;汕头市政府则负责规划、协调、服务及监管。按照《合同》,土地收益由双方共享。

  这种被称为PPP的合作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国内则处于探索期。“汕头财政不宽裕,建设试验区所需的基建投入,必须另辟新路。”汕头市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唯一以“华侨合作”为核心要素的试验区,华侨试验区没有现成道路可遵循,唯有以创新开天辟地。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陈鸿宇发现,国务院赋予华侨试验区的政策优惠,与前海、横琴等相比并无特殊之处。“试验区的落地不在于某一个政策的受惠,而是将通过试验区的创新倒逼汕头的改革。”陈鸿宇说。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