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侨·华人 >>一本护照,翻开华侨领袖的传奇人生

一本护照,翻开华侨领袖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4-10-24 00:56来源:中国侨联 作者:中国侨联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日前在北京开展。在展览中,陈嘉庚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护照吸引了不少目光。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日前在北京开展。在展览中,陈嘉庚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护照吸引了不少目光。

  这本护照于1949年4月11日由新加坡殖民政府签发。护照上有时任马来亚总督金森(Gimson)的签名。”TANKAHKEE”是陈嘉庚护照上的英文名,与“陈嘉庚”闽南语发音契合。1949年,陈嘉庚持该护照前往北京,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图为陈嘉庚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护照。(华侨博物馆供图)
 

  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874年,生于福建同安县,1961年于北京逝世。展览举办之际,护照将他的故事再次带入大众视野。
 

  亲历开国大典
 

  17岁时,陈嘉庚离开故乡,赴南洋经商,经过艰苦创业,从一个渔村少年成长为东南亚工商巨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新加坡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募集巨款,并四处奔走呼号,动员3000多名华侨机工慷慨回国,冒着枪林弹雨抢运军需物资,为中国赢得重要转机。

  1949年10月1日,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次年国庆节,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发表演讲,兴奋之情仍溢于言表。他说:“赤旗蔽空,红灯匝地,万点照耀,灿成火海,热闹异常,入夜9时方散尽。盛况空前,可谓千载一时。”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现场。(华侨博物馆供图)
 

  兴学支持华侨教育
 

  陈嘉庚关注教育事业。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北京市侨联朝鲜归侨联谊会会长任希贤曾就读于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现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师生去陈嘉庚的墓园献花,在那里,他对陈嘉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84年到1987年,我在学校学习初中和高中知识,重新学习了英语,得以考入大学。”近年来,任希贤在多地策划并举办展览,他希望更多人了解陈嘉庚的故事,弘扬“嘉庚精神”。
 

  图为任希贤举办展览时的海报。(受访者供图)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1919年,陈嘉庚决定创办厦门大学并当场捐赠4000000银元,“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为吾国放一异彩”,是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的期望。两年后,厦门大学宣布成立,这是第一所华侨出资捐赠的大学,自此,“南方之强”为世人所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也成了一代代厦大人心中的烙印。

  1929年,陈嘉庚公司受到沉重打击,为保住学校,陈嘉庚多方筹款,甚至变卖家人居住的3栋别墅,所得钱款全部充当厦门大学经费。他为了实现心中的教育宏愿,倾尽全力苦心经营,“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1950年,耄耋之年的陈嘉庚回国定居在故乡集美村。那时,他每周从集美乘船到厦大督建校舍,每次要花费3个多小时,风雨无阻。他坚信,“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资料图:2021年,厦门大学举办 “南方之强”庆祝建校100周年文艺晚会,“陈嘉庚”扮演者通过情景表演、朗诵、颂唱等形式 一一呈现厦大筹建至今的历史。王东明 摄
 

  今年,正值陈嘉庚诞辰150周年之际,各界对他的纪念与敬仰之情尤为深厚。

  知名华人研究学者游俊豪在《激荡风潮:陈嘉庚的现代精神与文化遗产》中阐述道,陈嘉庚对社会、教育、民族等方面都付出巨大的关怀与奉献,其事迹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

  “在同一时代当中,他能以个人魅力发动群体力量,一起投入具有现代性的社会改进、教育推进、民族塑造的工作当中。此外,他逝世迄今60余年,他的精神遗产仍然继续发挥作用,获得许多后人赞许与认同,甚至通过各种形式让其精神价值具体化。”游俊豪写道。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