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侨·华人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示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历史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示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历史

时间:2014-11-10 17:1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严 瑜
日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北京落成,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展示我国移民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国”字号博物馆。从倡议兴建到最终落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历时逾半世纪,馆藏万余件。

  日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北京落成,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展示我国移民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国”字号博物馆。从倡议兴建到最终落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历时逾半世纪,馆藏万余件。漫步其中,一部近千年来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这里,浓缩着华人在海外艰苦打拼、“扎根发芽”的奋斗历程,更凝聚着千万游子对祖国故乡最殷切的桑梓情、最真挚的爱国心。

  因侨而起

  历经曲折不曾弃

  在广州、泉州等侨乡,地方性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已出现一些年头。这座国家级的华侨历史博物馆为何却姗姗来迟?故事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

  1960年,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提出倡议,希望在北京建立一座博物馆,用于推动惠及全民的社会教育。

  作为毛主席赞誉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倾资兴学。兴建博物馆,正是他推广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他看来,“博物馆关系社会教育颇巨”。

  为此,陈嘉庚始终身先士卒,身体力行。20世纪50年代,他就在福建厦门主持创办了华侨博物院。在《倡办华侨博物院缘起》一文中,陈嘉庚指出,博物馆“既可以给国内人民公共应用,又可给归国华侨观览,两者皆受其益”,而华侨华人也应为此“尽一部分责任”。

  在华侨博物院的开幕式上,陈嘉庚的动情演说更是道出了他主张兴办博物馆的良苦用心。他说,创建华侨博物院正是为了“表达华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情厚意”,并帮助“国内人民对华侨、侨居地人民的风土人情”有更好地了解,“促进我国与华侨、侨居国的文化交流”。

  也正是出于相似的目的,陈嘉庚提出了在北京兴建博物馆的倡议,并专门捐资50万元人民币,用于博物馆的筹建工作。

  然而,风云难测。就在提出倡议的第二年,陈嘉庚因病去世,兴建博物馆事宜由此耽搁下来。

  改革开放以后,在庄明理等老一批侨务工作者的用心推动下,筹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再次被提上议程。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专门审议了华侨委员会有关兴建博物馆的报告。

  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兴办开发区的浪潮中,中国侨联曾经一度计划将华侨历史博物馆纳入北京小汤山华侨城的开发项目中。1994年,国家发改委以定额补助投资的形式批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立项建设。然而,由于之后开发区热逐渐降温,博物馆的筹建工作随着华侨城开发项目的搁置而再次陷入停顿。

  2001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并开始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建议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移至目前所在的北新桥地区,并于2005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再次立项建设。

  “建设华侨历史博物馆的议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审议,并作为一个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经历两次立项,这是很少见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其中折射的正是国家以及一代又一代侨务工作者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视与关切。

  2014年10月21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北京正式落成,这一天正是陈嘉庚诞辰140周年。

  “看到国家没有忘记陈嘉庚先生的遗愿,最终建成这座华侨历史博物馆,我们非常高兴,这也是对我们华侨的一种关照与尊重。”华人画家司徒乃钟说。

  逾半世纪,几经波折,创办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努力从未放弃。落成当天,许多华侨华人专程从各地甚至是海外赶回北京,共同见证这座属于他们的博物馆终于如愿建成。

  侨味风情

  融入一砖一瓦间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小街。一排古色古香的中式廊房环绕着一栋灰白色的现代建筑,古典与现代在这里完美相融。

  据介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765平方米。根据北京市文物局提出的符合旧城保护原则的要求,博物馆临街的东侧与南侧复建中式平房,与周边旧城保护区的历史风貌融为一体。颇具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则位于西北方向,包括地下2层和地上3层。

  作为一座华侨历史博物馆,如何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华侨的特色与文化?“这一度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因为华侨并没有专门的建筑语言和建筑符号。”黄纪凯说。

  不过,设计团队很快想出了解决方案。他们广罗资料,搜集国内侨乡以及海外侨居国特有的动物、植物、民俗活动以及文化图腾,并请专业的美术人员以这些素材为基础,创作独特的图案纹饰,绘于复建平房的梁柱柱头与顶棚之上。

  北美洲的金斑蝶、南美洲的大嘴鸟、非洲的面包树、潮州的鲤鱼舞、佛山的舞狮、开平的花灯……这些来自各地侨居国、侨乡的自然风物与民俗风情幻化成与众不同的装饰图案,点缀着古朴的中式廊房,为华侨历史博物馆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侨味。

  “从2012年底,我们一共收集了近300种素材,已创作出近50幅图案,目前图案的创意设计工作仍在继续。”黄纪凯介绍,这些图案还在版权局进行了登记,版权专属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除了建筑细节处的精妙构思外,博物馆的主体展区更是通过大规模的场景复制,全面还原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足迹以及生活风貌,使游走其中的观众仿佛就置身于海外华人之间。

  琼轮盛商号、泗隆绸缎杂货铺、广元记洗衣店、新中华咖啡馆、亚洲俱乐部……在以“华侨华人在海外·生活篇”为主题的第二展厅,一条蜿蜒的“唐人街”贯穿整个展厅。从华人初到海外时为谋生计的“三把刀”,到他们逐渐融入当地后形成的婚假习俗与文娱生活,再到华人规模逐渐壮大后出现的侨团、侨社和侨校,还有如今华人在海外兴办的各行各业的新发展……一条“唐人街”,穿越历史,如同一幅海外华人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为观众详实而逼真地呈现着华人海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条复原的‘唐人街’近600平方米,整个展厅全部采用场景复原的方式,这在其他博物馆很少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服务部工作人员吴磊介绍,为了让行走其中的观众能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博物馆还大胆尝试将藏品融入复原的场景中,让观众能够最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气息。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晓轩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4-12-02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