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沙影:为了那片“红海滩”的靓丽

沙影:为了那片“红海滩”的靓丽

时间:2024-06-17 15:30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中国外宣网作者:沙影
曾经的“南大荒”,现在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湿地之都”。盘锦“红海滩”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献给盘锦建市40周年

  为了那片“红海滩”的靓丽

  沙 影

  盘锦市旅游局原局长
 

  今年是盘锦建市40周年。盘锦市也在祖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南大荒”,现在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湿地之都”。盘锦“红海滩”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盘锦市第一任旅游局局长
 

  我作为盘锦市第一批过河干部,从营口来到盘锦工作生活40年,是这座城市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贡献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盘锦1984年建市,那时没有红海滩。1996年,盘锦市成立旅游局,很荣幸我作为盘锦市第一任旅游局局长,带着10名大学毕业生和政府拨给的10万元开办费,默默地干起了旅游工作。我专心致志的干了17年,而这10名大学生至今还继续奋战在旅游战线上。
 


 

  当时,盘锦人都知道,这个地方有石油,而旅游,在人们心目中的概念很淡。民间流传这样一套嗑,形象的反映当时的现状。“不管什么长,都去养猪场;无论什么人,都去看碑林;不管什么客,都观丹顶鹤。”跑遍全市,找不到一家旅行社,也没有一处经营性的景区景点。许多老同志关切的询问:“盘锦既没有奇山秀水,也没有名胜古迹,你用啥办旅游呢?”而当时的我,除了满腔热情,对旅游也是外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不等不靠,从规划入手,开始了创业新征程。

  我们认真学习,深入踏查,边学边干。我们按照市领导的安排部署,召开各种座谈会,论证会,各行各业献计献策。在全国旅游大开发,全省旅游大开放的背景下,逐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接续产业;旅游一业举,带动百业兴;旅游业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可以促进盘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盘锦大苇荡,旅游大文章。盘锦有浩瀚无边的绿苇荡,有绵延百里的翅碱蓬,大自然的恩赐是最好的旅游资源。如何将这些独一无二的宝藏,变成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我们从抓规划入手,编制了盘锦市第一部旅游规划《辽河三角洲旅游总体规划》。明确了以红滩、绿苇做旅游主题。同时,确立把核心放在红滩上的开发理念。
 

夏建国摄
 

  红海滩名字的由来
 

  提起红海滩的名字由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那是1997年春季的一天,时任省旅游局局长陈曦来盘锦调研指导旅游工作。他说,盘锦旅游资源很独特,尤其是这片红滩应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事情我来帮你研究一下。之后的一段时间,他打电话给我说“沙影,提起海洋,人们会自然想起蓝色,而盘锦与众不同的地方,海岸是红色的海滩,红色既浪漫又喜气,红色又称做“中国红”,咱们就把这片海滩叫“红海滩”吧!

  红海滩,多么形象的名字啊!当时,我们正在策划“首届辽宁金秋国际旅游节”,盘锦分会场的活动,就把盘锦的活动的名字确定为“盘锦红海滩观赏会”。此项活动一办就连续7年,每一年活动都得到了省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助推,对盘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红海滩”景区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盘锦办旅游节活动,借助辽宁省旅游资源,省旅游局邀请了时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来辽宁。盘锦抓住这一契机,请国家局领导来盘锦指导工作。张局长说,盘锦搞旅游,我赞成!这片土地很神奇!历史上有“全国五·七干校”、“辽宁省五七干校”在这里。芦苇湿地自然环境很好!我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在这里,从沟帮子下车,坐着木头轱辘的牛车走在泥泞的路上,把我们送到盘山甜水农场。喝的水是水泡子里的坑水,在盐碱地上劳动工作几年。我对这里有特殊感情,这里的老百姓质朴豪爽,向往美好,这就是旅游资源,要保护好!开发好!建设好!。有领导对盘锦旅游资源的肯定,对开发旅游的支持,对工作的要求,我们旅游人还说啥,干!才是硬道理。
 

夏建国摄
 

  媒体加大篷车宣传 消失而又回归的“红海滩”火啦
 

  金秋季节,到盘锦观赏红海滩的宾客逐年上升,旅游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等企业迅速增长,盘锦旅游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回想那个时候,我们都像打了鸡血一般,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还记得2002年,我带领旅游局和省、市媒体的几名同志,将旅游局仅有的一台中巴车外壳一面贴上了红海滩景区的喷图,另一面贴上了绿苇荡的喷图,带着盘锦的宣传资料,从盘锦出发,一路向北京、天津、南京、无锡、苏州、镇江、济南、青岛促销,“引客入盘”。

  每到一地,我们一边宣传“天下奇观——红海滩”、世界第一芦苇荡,一边与当地旅游局联系组织召开同业参加的促销会。所到之处,旅游同业热情推介,吸引市民驻足观望,很多人举着手中的宣传册问我们:“盘锦在什么地方?红海滩什么季节最美丽?我们怎样才能去?

  从大篷车促销,到举办“盘锦红海滩观赏会。”、“盘锦湿地旅游节”、“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连续17年,逐年提升规格、规模。从省旅游局、盘锦市人民政府主办,到国家旅游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红海滩旅游景区从AAA级、逐年晋升AAAA级,到现在的AAAAA级。旅游产业从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逐年发展壮大,从农家乐、民宿、到全域旅游;旅游机构从事业单位到市政府组成部门,从旅游发展委员会到现在的文化旅游局;盘锦旅游产业成为盘锦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湿地之都-盘锦”的一张靓丽名片。

  “红海滩”有一个很惊险的故事。那是2003年一场春旱,辽河三角洲的天下奇观——“红海滩”消失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我跑到景区,捧起一堆堆黑泥,一遍又一遍的查找之后,我还是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红海滩”不见了,怎么向世人交代呢?市领导更是心急如焚,组织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盐碱地研究所派出了最权威的专家采取了人工播种盐水浇灌等一切办法挽救那片消失的“红海滩”。当听说日本北海道也有一片红滩,生长环境、气候条件与盘锦极为相似时,时任省旅游局副局长应中元即刻率领我们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我们看到了与翅碱蓬极为相似的盐生植物,他们叫“珊瑚草”,也是生长在滩涂上、盐碱地,常年经海水冲刷,艳丽依然。据了解,10年前也曾经出现过退化现象,经分析是滩涂增高所致,通过采取推土机降滩翻土的办法“请回”了“珊瑚草”,而后每年春天他们都要降滩翻土。回来后,我们随即采取了降滩的办法,进行了人工撒种。那一年,在辽河入海口的深处,赵圈河发现了大面积的翅碱蓬,不过这片翅硪蓬生长在水里,需要乘船才能看到。

  眼看旅游旺季将至,我们立即申请购买游轮。市领导急事快办,批准市财政拨款60万购买我市第1艘中型游轮投入运营。通往乘船码头的路如何解决?时任分管城建的杨银山副市长认为,发展旅游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他当即拔款30万,将运输芦苇的“五干”盘塘路,改建成第1条旅游路,起名叫“红海滩路”。

  也许是媒体和大篷车宣传发挥了作用,也许是水上看“红海滩”更具魅力。这一年的“十.一黄金周”盘锦的“红海滩”火了。前来赏“红海滩”的人络绎不绝,景区排长队,交通拥堵,大小宾馆酒店爆满,吃住紧张。黄金周那几天,我和旅游局的同志几乎没有吃上一顿安稳饭,所有的问题排山倒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盘锦的酒店宾馆、景区景点、旅游交通,都处在初级阶段,要具备旅游城市的接待能力,还须同步规模发展。
 

夏建国摄
 

  招商引资  开发建设红海滩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下,我们借鉴国内外发展旅游的先进经验,面向社会,招商引资,吸引民营企业进入盘锦旅游业。吸引大连古建公司,投资开发“红海滩”是我们招商引资的第一个民营企业。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市文化局博物馆馆长杨洪奇处得知大连古建公司热衷于旅游建设,在沈阳开发建设了“鸟岛”,而且具备一定的投资能力。

  当时我就想,倘若他们能投资开发建设红海滩,不但能够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而且在景区管理、经营方面也可以借鉴沈阳“鸟岛”景区的办法,通过托管的方式,把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我终于见到了该公司的掌门人徐德凝,我抓住机会毫不迟疑的向他宣传盘锦的旅游现状、投资政策、风土人情以及旅游局能为他提供的服务。徐老先生听后很感兴趣,我趁热打铁,陪他一块实地考察,又及时向市领导汇报,协调洽谈、论证并且帮他们积极立项,对上争取相关政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大连古建公司同意首期投入3000万,用于红海滩木栈桥、码头、接待中心、苇海观鹤景点和月牙湾景点的建设。签约前,徐德凝老先生中肯的对我说:“沙局长啊,专家们几番的论证都不看好在滩涂上搞景区啊,他们说这好比向大海里丢石头啊,是你“精卫填海”的精神在感召我,我看你这么真诚,这么不容易,就赌一回!”他们很快组建了自己的管理队伍,盘锦至此有了第一家景区景点的民营企业。

  红海滩景区的建设,不但吸引大批外来游客,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过去家里种植的水果、蔬菜,养殖的河蟹、野鸭蛋,农闲时手编的苇制品都要拿到城里销售,常常卖不出好价钱。而今,这些东西在家门口就能销售一空。就连家里闲置许久的老屋,老舍也改建成了农家乐饭庄,旅游民宿。每到旅游旺季,能干的当地农民,靠出售自家的特产和接待吃、住收入,一周就能成为“万元户”。

  然而随着大量人员车辆的涌入,道路沙石路坑洼不平,而且宽窄无法容纳双向车辆畅通。景区里汽车尾气排放和马达启动的噪音对生态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为“红海滩”处在辽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的外围,我们在开始发展生态旅游规划中就提出“保护核心,开发外围”。如何解决车辆和游客集聚,给环境带来的敏感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赵圈河苇场原党委原书记张丙坤,毅然辞去公职,成立兆海苇业股份公司,组织当地职工和农民入股,购置了一批电瓶车和电动游轮,分批次运输游客观赏红海滩。张丙坤是第一个下海创办旅游产业的政府官员。从吸引域外投资到当地百姓参与,从政府官员下海到民营企业介入,盘锦迅速形成了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热潮,也由此进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
 

  努力申办“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 领导肯定 中外友人赞叹
 

  2008年,在连续十一年举办“红海滩观赏会”、“湿地旅游节”大型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已经由最初的宣传“红海滩”、宣传盘锦旅游景区景点、展示盘锦资源、招商引资、学术交流等内容。丰富的活动,多功能的活动平台,具备了举办国家级活动的水平。

  我带领旅游局的同志按照盘锦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积极与省旅游局协调,向国家旅游局申请举办“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按规定,国家旅游局每个省只允许一个市举办国字号旅游节,而辽宁的名额早已被其他大城市占据。怎么办?我们多方协调,反复申请,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旅游局破例给辽宁多批一个名额,同意举办“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得到批复,我们马上按照要求,缜密策划,仔细筹备,密切合作,举全市之力办好此项活动。

  筹备期间,遇到许多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作为国家号的活动,就要邀请国家领导人出席。经过反复斟酌,筹备组认为,如果能邀请到盘锦市第一任市委书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出席,既有意义又有影响。于是市领导挂帅带领我们一同前往北京,邀请盘锦的老书记。

  见到我们,白主席很高兴,他说盘锦是他的故乡,他很关注盘锦的发展,盘锦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旅游业做的也很不错。沙影是我们建市初期中最年轻的女干部,有能力、有热情,盘锦办湿地旅游周我支持。这个国字号的活动办得好,对盘锦的发展有好处,我出席。

  首届旅游周活动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栏目《倾国倾城》作为开幕式,来自海内外的投资商、开发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瑞士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的境内外旅行商代表;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沈阳、大连等省内外的旅游行业领导近千人出席了开幕式。围绕盘锦招商项目考察洽谈推介说明,观光签约。“湿地休闲论坛”产生了国际影响。各县、区推出七十余项招商引资项,实现签约43项,协议金额52亿元。
 


 

  旅游周活动期间,还发生了一个两个瑞士环保和旅游组织专家,在盘锦巧遇的小故事。瑞士人汉斯·卡尔·杰克布森是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他来盘锦是要在“国际湿地休闲论坛”上做湿地旅游规划与实践的报告。瑞士人艾瑞克是《倾国倾城》节目的旅游评审专家。开幕式上,两位瑞士专家不期而遇,紧紧拥抱,高兴的说,是盘锦敞开胸怀,让他们在异国他乡巧遇相逢。

  更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至此,成为盘锦一个集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综合性平台,向世人展示盘锦城市独有的风采。每年都有海内外的客商通过国际湿地旅游周走进盘锦,了解盘锦,最终在盘锦投资落户。

  有媒体评价,旅游周是产业盛会,欢乐的盛宴,合作的平台,市民的节庆。

  在举办“到辽滨看海去!”、“最美湿地观鸟月”等众多活动中,有一个发生在“盘锦人游盘锦”活动中的小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07年的金秋,针对盘锦市因油而生,缘由而兴的特点,我们特意组织了一批辽河油田的老同志代表,参加“到辽滨看海去!”活动,其中有一对来自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的退休老干部,夫妇俩人年过70,满头银发,神采奕奕,在鸭舌岛的环岛路观景处他们和我巧遇,老先生主动走过来,操着满口的山东话说,“你就是大家说的沙局长吗?了不起呀,我姓李,1969年从大庆到盘锦参加辽河油田会战,在这生活快40年了,没发现盘锦这么美。其实多年前,这些地方我都来过,没看出这么好。起初他们让我来游盘锦,我还抵触的说,盘锦有什么好游的,现在看来,不虚此行啊!”他身边的阿姨接着说,“我去过很多地方,老实说,真没咱盘锦好!”本来我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没想到,第二年8月份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看材料,一个电话打进来,还是那口的山东话:是沙局长吗?我找你好久啊,我姓李呀,今年还有没有“盘锦人有盘锦”活动了,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辽河油田老同志也在盘锦生活了40多年,他们不相信盘锦美啊,去年,我让姑娘弄了个面包车,带着他们去见证一番盘锦美景。现在,还有一些老同志也想游盘锦,姑娘不管了,我想打听一下怎么样才能去呀?

  2009年,我和旅游局的两名同志参加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会议中心召开“环渤海旅游组织会议”。发现所住的宾馆大厅挂着耀眼夺目的“红海滩”照片,参会城市中,山东东营市的会议推介资料里,也有与盘锦“红海滩”相似的画册。我心里想应该尽快注册商标,保护“红海滩”知识产权。会议结束后,我迅速的向市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同意和支持。当年在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商标注册。
 


 

  青春无悔----回眸后的欣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认可就是对我工作最好的褒奖,也是动力的源泉。屈指算来,我从1996年接触旅游到2003年盘锦市旅游局独立设置,直到2013年离开旅游局,做17年旅游局长,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旅游成就了我,我爱旅游事业。

  事实上,17年的旅游工作生涯,已经成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时常,我会情不自禁的回忆过去的岁月。想起那些老领导的殷殷嘱托:景区开发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修栈桥要在冬季鸟儿迁徙之后,要设立“这里是鸟类的家园,请不要鸣笛”广告牌。树立让游客“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的理念。想起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志,想起那些从走出学校门就开始做盘锦旅游,至今,已两鬓斑白还在执着的做旅游的同志。他们累了不叫苦,伤了不喊痛。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认准的事业,无怨无悔。在这里我衷心向你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伴我走过那个年代,谢谢你们给我工作的支持和厚爱。

  在迎接盘锦建市40周年之际,盘锦老旅游人感慨万千。盘锦“红海滩”已经让盘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让全国、让世界认识了盘锦。这里凝聚了盘锦历届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体现了从事旅游工作的人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那些当年还是血气方刚,激情四射的年轻人,如今也两鬓斑白,饱经风霜。他们干事创业,忠诚担当,视旅游为生命,把生命的时光都放在了旅游事业上。

  最后我想借用联合国旅游评审团艾瑞克在旅游周开幕式《倾国倾城》演出时对盘锦的推介感言作为文章的结束:“盘锦,中国湿地之都。这里,河海相融,水天洁净。百万亩芦苇荡中,鸟类与抽油机为伴,红海滩与丹顶鹤相映,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这是一座因油而兴,以米著称的生态新城,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产地。这是一座景观独特,宜居、宜游、宜商的城市,一座充盈着活力和希望的年轻城市……”

  2024年5月9日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