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数量激增至11个。 今年1月份西咸新区、贵安新区同日批复,一日两新区的节奏下,有人断言国家级新区开始进入“批发”时代,果真如此? 自从上海自贸区开始试点,地方对于自贸区的角逐热情空前高涨,相对而言国家级新区有些黯然失色。尤其是在自贸区模式向全国推广的背景下,虽然没有人说二者不可兼得,但要国家级新区还是自贸区,显然存在鱼与熊掌的优劣取舍。 从22年前浦东新区设立首个国家级新区开始,新区就被赋予探索试验开发开放的国家使命,一段时期内,新区以其获得政策支持的力度之大,更是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前沿。现在,自贸区走上开发开放的最前沿,从上海的经验来看,其开放程度空前。 历经22年发展,国家级新区尤其是新获批的众多新区,是否还能继续引领开发开放,在面临行政体制矛盾等诸多问题时,又能如何去解决,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家级新区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它该何去何从? 1. 新区数量从严控到密集批复 随着2014年多个国家级新区的密集批复,新区批复速度越来越快,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呈现加速之势。 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开启了国家级新区时代。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有无数个版本,但前两句总是不变。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特区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引领潮流的弄潮儿,而浦东新区则成为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风向标。 不过,在浦东新区之后的十多年内,虽然很多地方大搞新区建设,但此后14年时间里再没有国家级新区获批,直到2006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滨海新区才成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 稀缺性使得国家级新区这块金字招牌显得异常珍贵。 彼时,以国家的经济实力而言,分散建设多个国家级新区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这与当年国家抑制开发区热和圈地运动的考虑也不无关联。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各地掀起开发浪潮,各种开发区纷纷涌现,以开发区、工业园、科技园、大学城等各种名义圈地的做法成为普遍现象。此后,国家开始对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即使到现在这项工作仍未停止。 回到国家级新区,其布局和开发仍然谨慎。从浦东新区到滨海新区,国家级新区仍是限于沿海地区。与之后的新区最大不同在于,这两个新区最终做实,成为一级政府,拥有行政管辖权。 2010年,时隔4年之后,重庆两江新区获批,新区从沿海走向中西部,而且批复进度加速。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这样的沿海新区主要任务是开发开放,而两江新区等中西部新区则是要带动当地城镇化发展。 在滨海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前后,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热门区域政策。2005年从浦东新区开始,再到滨海新区,但这项政策并未局限于新区范围内,其实验的内容与范围也不一样,有大到山西全境,小到一个开发区,内容有的着重于能源经济,有的却侧重城乡统筹。综改区虽然在一个时期内成为改革的重点,但最终它并未替代国家级新区。 两江新区获批后,2011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2012年8、9月份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两个国家级新区接连获批,接下来的一年则没有再批一个,直至今年1月份开始,众多国家级新区获批令观者应接不暇。 新区密集落地的2014年,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试验。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始试验,到了2014年,自贸区模式所探索的经验也将向全国推广。 无论是开放力度还是推广强度方面,自贸区都全面领先于国家级新区。在自贸区浪潮的裹挟之下,国家级新区到底面临怎样的发展态势? 2. 自贸区不能替代新区 对于地方来说,自贸区开启新一轮改革红利,而国家级新区的光环则有些褪色。尤其当新区开始“批发”时,新区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这是否会印证一个说法,即“人人都有政策就等于没有政策”? 自贸区时代下的国家级新区是否还有价值?自贸区能否被新区取而代之? “自贸区和新区功能不一样,发展方向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把自贸区与新区相提并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贸区实际是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和新区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不能互相替代。 陈耀的观点与此相同,他也认为自贸区是一种开放战略,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做法,而新区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新型城镇化,二者定位、内涵不同。 虽然自贸区与新区都是在开发开放进行试验探索,但自贸区产生的背景则包括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变化。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之后,美国主导TTP(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等意图打造一套平行于WTO的新机制。 自贸区产生的国内背景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天津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推动中国改革,寻找新的动力源[-1.25% 资金 研报]和增长源,只有开放,走一条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路。 新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引领改革开放,而由于背景的改变,使得新区审批加速,并重点向中西部布局,这赋予了国家级新区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新一批新区产生的背景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中国面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趋势。 除了背景与新区不同外,自贸区还有一定准入门槛,上海自贸区依托海港、口岸和保税区,向境内关外转变,这需要较高的开放基础和条件,沿海地区更有优势。而新区主要任务是推进城镇化,无论沿海、内地都可以推进,着重向中西部布局。 就像新区与以往的各类开发区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一样,以当前获批及正在申报的自贸区来看,除了福建自贸区外,大都与国家级新区有关。上海自贸区就诞生于浦东新区内,而申报第二批自贸区的天津自贸区目前的方案也是在滨海新区内,申报内陆自贸区的西安和重庆,虽然自贸区范围跨出了新区,但也与新区有重要关联。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