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骄子 >>张春阳:不断挑战的钻井“艺术家”(2)

张春阳:不断挑战的钻井“艺术家”(2)

时间:2013-03-13 14:20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张靖
绥中361每个平台的井数由16口增加到35口,可少建69座平台,仅此一项就可减少投资数亿元,而这样也使井距从常规的2.4m2.4m压缩到1.8m1.6m,窜漏的机率大大增加。窜漏是指由于井距近,优快钻井进行集中钻表层作业中常

绥中36—1每个平台的井数由16口增加到35口,可少建6—9座平台,仅此一项就可减少投资数亿元,而这样也使井距从常规的2.4m×2.4m压缩到1.8m×1.6m,窜漏的机率大大增加。“窜漏”是指由于井距近,优快钻井进行集中钻表层作业中常见的却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通常,防止窜漏的方法之一是小排量钻进,以此减弱泥浆对钻壁的冲击力,但这势必影响钻井速度。“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经过研究分析,张春阳大胆地采取了大排量钻进法,效果令人惊喜:原来由于钻进速度快,虽然泥浆的冲击力变大,但冲击时间变短,对井壁的冲击程度反而降低,而且钻出的井壁规整。这种方法,使186口井最终没有一口井发生窜漏。领导兴奋的说:“这么顽固的技术难题,你们解决的这样好,不错!”

PDC钻头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石油行业五大新技术之一,钻井界的传统是PDC钻头必须避开砾石层,它只适合于均质地层,但是在绥中36—1有将近50米的坚硬砾石层,油田要实现“优快钻井”,PDC钻头必须穿透砾石层,否则采用牙轮钻头将会极大地影响钻井速度。

“PDC钻头的硬度是够的,研磨砾石不成问题,它的弱点是脆,不抗冲击,因此必须想办法提高冲击强度!”在生产中长期摸索出的经验使张春阳大脑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灵机一动,他把国际上著名的四家钻头制造厂和国内两家合资厂的专家请来,把从绥中36—1油田地下采集到的大砾石和鹅卵石放在桌上,问:“可否?”这些钻头专家们惊呆了,连连摇头:“NO!NO!NO!”张春阳于是提出自己的独特构想,摆出了一堆精确设计参数,老外们勉强表示同意合作实验,张春阳深知,穿透不了砾石层, “优快钻井”在绥中36—1就不能取得成功!

5个月后,第一批钻头生产出来了,经过现场实验,全部失败;第二次实验,个别PDC钻头能钻鹅卵石层了,距离地下油层仅数十米。再改进,再实验,终于,有一枚PDC钻头“顽强”地钻透了坚硬的砾石地层直达井底了,而且钻速竟然比以前提高了50%!

有了关键技术上的突破, 绥中36—1油田二期开发工程钻井项目迅速上马。张春阳一人指挥三条钻井平台,600多人同时作业,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由他一人操办。白天他像个机器人一样运转,晚上加班是常事。同时他为每个岗位制订了严格的工作职责,细化每一道工序的作业时间,还利用激励机制鼓励职工提出好的建议.

2001年三月,经过586天的奋战,张春阳和他的项目组以平均钻井周期3.22天的优异成绩,比原计划提前141天安全无事故的完成了186口、总进尺为344894米、平均井深1920米的开发井钻井作业,创下了5项国内新纪录,总体钻井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钻井效率比以前提高3倍多,总共节约成本1.39亿元。绥中36—1二期工程的成功是优快钻井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张春阳为海洋石油奉献的经典之作。

2002年,张春阳率领他的团队在钻完井事业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他成功地将优快钻井技术运用到集束勘探的探井作业中,成效显著。发现了旅大4—2/5—2/10—1三个油田,同时简化了井身结构、使建井周期由原来的41.57天降到8.68天,钻井周期也由原来的12.25天降到4.26天。最让张春阳感到自豪的是他率队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水平分支井。所谓分支井就是井在地下分出许多枝杈,就像一棵大树的许多树根,钻井难度相当大,但对于提高渤海稠油油田的采收率和单井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项目组的努力,仅用26.69天时间就钻完,使单井产量比常规定向井提高了6倍,达到了160立方米,为渤海湾和其它稠油油田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使南堡35—1等多个油田的开发成为可能。

2003年,作为设计经理,他开始负责整个渤海海域的钻完井作业的技术与设计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中国海洋石油在渤海每年投入几十亿元用于钻井,如何利用好国家投入的每一分钱,让每一口井都有好的效果,是张春阳所肩负的重大职责。为了提高采收率,提高单井产能,保护好油藏,张春阳带领团队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去实现这一目的。优快钻完井技术在“快”达到极限的时候,又更好的向“优”去发展。整套技术的使用使常规井方式的表皮系数从15下降到5左右,即单井产能比以前提高了1倍多。这对整个渤海地区的产量增加是无法用数字来形容的。

张春阳已经成为公认的优快钻井专家,但依然保持着他“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本色,钻井部经理刘良跃说:“有些承包商找张春阳拉关系,说不通,找我,我说:凡是张春阳那儿过不去的,我在这儿就过不去。”站在宏观的角度,张春阳着眼更多的是团队。团队精神是“优快钻井”的传统,是“优快钻井”团队实践沉淀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年轻人应该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让他们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做的比我们更好”,张春阳如是说。

从毕业至今,张春阳在海上平台工作了整整16年,他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海洋石油的钻井平台上,把自己的所有心血献给了他心爱的钻井事业,他和同事们在渤海湾终年漂泊,四处寻找着宝藏,每打一口井,张春阳就像一位艺术家在雕琢自己的艺术品一样倾心,而打好井后的成就感总会给张春阳带来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也许这就是张春阳这位钻井“艺术家”热爱钻井事业的原因所在吧!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思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5-10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