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王广义:平等的世界,消灭极度才华的人(2)

王广义:平等的世界,消灭极度才华的人(2)

时间:2014-11-27 16:38来源:hiart 作者:hiart
尽管如此,对于偶像/神的需求,依旧不能填满我们内心实在的匮乏。在王广义看来,这源于这个社会的偶像/神的自身的匮乏,这是个去神化的时代;我们所处在的文明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是消灭极度才华的人,因

  尽管如此,对于偶像/神的需求,依旧不能填满我们内心实在的“匮乏”。在王广义看来,这源于这个社会的偶像/神的自身的匮乏,“这是个去神化的时代”;“我们所处在的文明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是消灭极度才华的人,因为极度才华是和疯狂连在一起的”。因此“我把胶片时代赋予宗教感,尤其是底片,它符合人类古老的想法,同时也隐含了我向胶片时代致敬的态度”。

  思考第一,风格第二

  记者 :2012年,你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型的个人回顾展,那么这一次展览,对你来说又有怎样的意义?

  王:这些作品都是第一次集中展出。一些朋友知道我最近创作了一批大尺幅的绘画,有的在我工作室看过。所以,能够呈现给大家,我也高兴。泉空间的空间非常好。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我对仪式感很有兴趣,展览的时候,空间又提供了这种仪式的感觉。

  记者 :你之前一直跟美术馆这样的机构合作,为什么这次选择了画廊?

  王:艺术家的作品,有两个主要的展出场地,一个是画廊,还有一个就是美术馆。泉空间的空间特别好,再加上泉空间的想法,也就是他们严肃的学术态度是我很欣赏的。

  记者 :从2012年至今,在这两年的创作中,你思考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王:思考的问题,正像展览题目所说的那样,“偶像的底片”。我觉得,今天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受到“底片”的影响。在胶片时代,底片在暗房里重洗,底片被放大,也可以被缩小,这特别类似“偶像”对我们的影响。

  记者 :曾经有人提出,你之前创作的《人民战争》系列作品,其风格有点像照相的负片——也就是今天的“底片”,他认为在图像和观念上都偏于简单,而且与消费社会的大背景关系不大,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那么,你现在集中呈现这一风格是出于思考还是为“风格”?

  王:我认为思考更准确。 对艺术家而言,风格永远是第二位的,呈现思想是最重要的,因为呈现思想的同时,风格就自然出来了。也就说,风格不是艺术家的主导的东西。

  偶像的力量制约“无用的热情”

  记者 :记得在1987年,你创作了一幅名为《红色理性——偶像的修正》的作品,相比,当初和现在对“偶像”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

  王:那时候,我跟你差不多年轻,觉得作为艺术家,我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可以——像题目所说的那样——修正偶像。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今天我再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用这些很庞大的词汇,而是会选择中性的词,比如“偶像的底片”。 然而,“偶像的修正”是有态度的,有种欲望的东西在里面。偶像的影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没有办法去修正它。但这也和年龄的增长有关系,我更理解到,有一种东西是我们不可控的,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一个词:怀疑。艺术家在人群中做一个怀疑者的存在,或者说,艺术家应该在作品中呈现一种怀疑的精神,而不是一个确定的问题,比如“我不认同什么”或“我反对什么”之类的。

  记者 :在内容上,相比于你之前创作的“波普”类作品所具有的“口号式”张力,最近创作的绘画中则出现了一些富有情境的内在结构。

  王:具体的这些,我自己倒没有清晰地、刻意地去这样或那样创作,但是你提出来我才发现确实如此,在我最近的创作中多了一些情境式对话的感觉。在早期的作品中,我太强调个人主体的力量。现在,可能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觉得,个人主体的力量的夸大化是一种妄想。而在情境的对话中产生的怀疑感和不确定,可能更接近我们所说的本质。或者说,原来是一种分离的,现在我融入进来了,这是我的一个变化。

  记者 :通过画笔你描绘了这些“偶像”,那么你内心有偶像吗?

  王:我内心没有具体的偶像,但是我内心有恐惧感;同时我也认为,恐惧感是所有信仰和偶像的根源。一个没有恐惧感的人,他不可能有偶像,也不可能有信仰,也不可能有宗教感,所以我觉得,人有恐惧感很重要。所以我更希望,我的这个展览,让观者有恐惧感,或者能够唤起他曾经有过的恐惧感。这个是很重要的。人一旦有了恐惧感、有了敬畏之心——这些其实都是准宗教的表达,让所有人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中,其实这是好事情;如果没有恐惧感、没有了敬畏之心,那么人类物种是非常可怕的,会认为什么都能征服。事实上,人在这个世界上是非常卑微的,并不能实质性改变什么,用萨特的话说,“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这“一堆无用的热情”,如果没有恐惧感、敬畏之心来制约的话,人就会变得极其可怕。在这一点上,偶像的力量却能制约“无用的热情”的膨胀。

  记者 :除了创作,平时也有写作的习惯吗?

  王:年轻时有,但后来基本没有,至少说,近十年我不写东西了,绝大多数关于我的言论,都是访谈形式留下来的。明年初,会有一本《1984-2014——王广义访谈集》出版。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