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遗址保护“国家公园”体系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良好态势下,我们应当积极把握发展新机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作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南,以中央提出的“建设国家公园体制”作为切入点,通过构建中国大遗址保护“国家公园”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规划、用地等方面的多口并行支持,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合作,进一步推动大遗址保护由行业保护走向全社会保护,对于探索大遗址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并进,推动新时期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日中国,对于处于城市区域的大遗址,如果按照“国家公园”的建设思路,在对遗址本体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优化和美化周边环境,将大遗址所在区域建设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公众休闲的“国家公园”,就可以让曾被视作“发展包袱”的大遗址,通过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灵魂,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新的定位,成为现代城市的“文化新地标”,使传统与现代在大遗址的保护中得以协调统一。 通过构建中国大遗址保护“国家公园”体系,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到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布局中,可以使诸如统万城、北庭故城等处于偏远地区且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大遗址,得到“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扶持,以及农林、环保等部门在退耕还林、山川秀美等方面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使遗址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使依存于其中、曾饱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大遗址处于有利于文物保存的环境之中,就能起到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使大遗址的保护取得文化与自然协调统一之效果。 构建大遗址保护“国家公园”体系,还有利于促进保护与利用的协调统一。大遗址的保护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越的文化软环境,其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将会使整个城市或地域增值;而它所催生的良好的地缘环境,有助于改善城市内部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对大遗址更广义范畴上的“利用”。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对大遗址保护的反哺,也促进了文物保护事业的良性发展。借由大遗址“国家公园”的构建,可以让“保护”推动“利用”,“利用”回馈“保护”,使“保护”与“利用”得以协调统一。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大遗址保护“国家公园”体系,对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古代遗址予以保护与展示,赋予冷硬的大遗址以生命,可以“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使沉寂千年的古遗址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大遗址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也借由“国家公园”以生动鲜活的方式走近民众,使大遗址保护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使每一个中国人通过“润物无声”的“中国情怀”和“中国智慧”滋养,树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坚定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迈进。 (张颖岚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