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村民的要求就全部是合理、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好的民居就是方盒子的楼房,贴上白瓷砖、装上几根“罗马柱”吗?当然也不是。李华东讲道,我们尊重村民意愿,就是切实改变过去自上而下、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与村民一起探讨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方法,并建立能够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的机制。 汇聚力量 筑起新希望 中国传统村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文化遗产类型,其保护与发展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文化行动,改变各自为政、整合多方力量,任重道远。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组长方明介绍,目前,通过大规模的调查、传统村落名录的建立、财政支持、专家驻村等具体行动,已经将原来零散的、局部性、部门性的保护活动逐步整合提升成为国家行动;也将原来各自为政的村庄建设、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逐步整合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范畴。 在传统村落保护上,《中国国家地理》目前正在探索一条新路,郭颖谦介绍,他们正在打造“地道风物”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他们将打破纸质传播的单一形式,和央视一起做纪录片,与优酷、爱奇艺合作进行视频短片传播,将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和现实状况更清晰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还将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其“大而全”的销售平台上,挖掘传统手工艺产品等“小而美”的文化属性、艺术价值,打造一个全新的“地道风物”销售平台,以产品传递文化、以文化吸引客户,产生良性循环。 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研究,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对当代的城乡建设也大有裨益。“比如安徽屯溪古镇的小巷道路,不仅铺砌细腻工整,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台阶的踏步被细分为不同高度,分别适应一般人和老、幼、病、残等特殊需求,急行人和漫步人也有分道,并设有坡道利于推车通行。”李华东说,若城镇化能够汲取和发扬这些良苦用心,则将极大地有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5日 18 版)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