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国华人如何看待漫画艺术与《查理周刊》
《查理周刊》罹难漫画家沃兰斯基(Wolinski)创造的经典漫画形象“混账国王”。
卡布的《乡巴佬勒波夫》漫画一则,画面中的人们划去极右翼政客“勒庞”的名字,改而写上社会学家“布迪厄”之名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 现场 】 孔帆 发自巴黎 巴黎时间1月9日傍晚,震惊全球的法国恐袭系列事件,以3名嫌疑人被击毙告一段落。 从1月7日《查理周刊》报社遭袭开始,恐怖阴影笼罩了巴黎整整3天。 如果没有这次恐怖袭击,很多华人并不了解《查理周刊》这份讽刺漫画报纸。这份报纸,正是恐怖袭击的“风暴眼”。 华人对讽刺漫画态度 分为两极 正是由于这份讽刺报纸引发了一系列的惨案,华人对讽刺漫画的意见也分为两极。 一些华人认为,这类报纸不仅仅刊登讽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讽刺漫画,总统奥朗德、前总统萨科齐、梵蒂冈教皇等名人政要都在其中,它让看似神圣的各类人“走下神坛”,这是言论自由的象征。除了《查理周刊》,法国还有《鸭鸣报》等讽刺类报刊,这在法国的媒体中很常见,不应该对他们压制,对他们压制就是对思想自由、媒体自由的打击。在《查理周刊》被袭击之后,很多华人表示声援。华人旅行社协会的会长周建防声援的方式就是拿出支票,立即订阅两年的《查理周刊》。 一些华人认为,媒体自由应该有“底线”,尊重其他国家、宗教的习俗是其前提。旅法学者刘学伟甚至用“no zuo no die”来表述这次恐怖袭击。他觉得西方人没有理由通过侮辱去挑衅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他说,西方人的理由是,“我们有权骂耶稣,因此也有权骂穆罕默德。这属于言论自由。”这个理由他觉得实在牵强。比如西方人会对自己的父母直呼其名(比如称父亲为Pierre,称母亲为Marie。不是称姓。)在其他很多的文明比如华夏文明中,这是大逆不道的。他认为正确的、互相尊重的做法自然是:你可以一如既往地直呼你父母之名,但不能在见面时去直呼你的别族同龄人的长辈之名。如果你这样做,你的别族同辈勃然大怒,那可是你自找的。对待宗教领袖自然更是这样。1400年前的古人,牵涉到那么多人的宗教感情,你凭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挑衅?言论自由当然也有边界。比如说那些漫画讽刺的如果不是穆罕默德而是任何一个当世之人,抑或当世名人,你会不招来诽谤官司吗? 更多的华人认为,中法国情不同,不能用一样的标准来诠释“新闻自由”这一概念。 华人群体 开始参与公共事务 事实上,在这场持续3天的恐怖事件中,有很多焦点。我们特别关注了法国华侨华人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不得不说,他们这次的表现可圈可点。 被袭击的《查理周刊》报社,距离巴黎11区华人服装批发街只有数百米。事发当晚,法国华人服装业总商会黄小中就发出通知,要求区内所有华商,在第二天走出商店,走上街头,举起“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人)的牌子,为恐怖袭击的死难者沉痛哀悼。黄小中说,“此次恐怖袭击事件离服装商会会址近在咫尺。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并强烈谴责这种恐怖行径。我们是工作生活在11区的华侨华人,我们也是这里的主人,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对死难者进行悼念,对恐怖主义进行谴责。” 1月8日,11区的华商华人冒雨走上街头,在区政府参加完默哀后,他们继续高举“我是查理人”的牌子在街上对正义表示支持,对暴力发出抗议。而在巴黎市政厅参加默哀的华人,也达到了上千人。 在巴黎北郊,欧洲华人最大批发商区所在地欧拜赫维利埃市,当天也举行了公共纪念集会。华人女议员田玲在会上代表法国右翼政党发言,她表示右翼政党坚决支持政府严惩此次恐怖袭击的凶手,不仅对其绳之以法,更应该举行公开审判。同时,作为少数的华人族群一员,她希望公众舆论能理性处理法国各族群之间矛盾,不能因此排挤打压穆斯林族群。因为惹是生非的只是极个别人,一叶障目不可取。 田玲还说,我们从各自的国家来到法国,之所以留下来,就是因为我们热爱法兰西这片土地,这片土地记载着我们的成功和失败,见证了我们的人生足迹;我们在此洒下汗水,也流下过泪水,我们留下来了,就要积极融入,入乡随俗,尊重曾经欢迎我们的当地人;我们留下来了,我们以主人公的姿态,履行公民责任和义务。其他党派的议员和当地民众对她的讲话报以掌声。 1月9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倡议11日发起共和国大游行。奥朗德及多个欧洲国家首脑都亲自参加,声援法国,反对恐怖主义。法国华人社团的负责人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参与游行,捍卫和平和正义,反对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倡议说,当穆斯林恐怖分子手持AK47,枪杀手无缚鸡之力的漫画家时,当恐怖分子挟持平民百姓时,这个事件已不再是简单的宗教信仰冲突,而是“懦弱、邪恶的”恐怖行为。“它伤害了法国民众的安危,还侵犯了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我们尊重信仰,但我们也尊重自由。今天,我们的第二祖国正蒙受着恐怖袭击的阴影,我们的家人朋友正生活在恐慌当中,我们的生意也随时可能被威胁。法兰西共和国价值观正在被践踏,我们应当捍卫第二祖国的尊严。华人同胞们,我们身在其中,不可以也不应该逃避,应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浪潮中。” 华人各大微信群显示了强大的传播力量,数十个百人以上的群迅速转发了这一倡议。按照确认的情况,1月11日参加游行的华人可达数千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