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不仅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也是汉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第一位译者朱生豪先生逝世70周年。1944年12月26日,留下已翻译完成的180万字译稿,朱生豪饮恨离世。战争摧毁了他的生活,贫穷夺走了他的健康,但他无怨无悔伏案泣血,终于将莎士比亚的光辉带到了中国。他去世的时候,年仅32岁。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计37种。翻译需要学贯中西的深厚学养,需要对中英两种语言极其熟练的掌握与应用。朱生豪凭一己之力,于战火乱世完成这项艰苦卓绝的文化工程。在他死后,其夫人宋清如替夫还愿,终于有了1948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第一部汉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震惊世界。 1944年12月,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即将进入第8个年头。在嘉兴南大街东米棚下14号破败的朱氏老宅里,朱生豪以一己之力,翻译鸿篇巨制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也已经8年了。这个原计划三四年可以完成的翻译工程,因为战争,两度毁于日寇的炮火,又两度从头再来,已经译到了第31部,180万字。但此刻的朱生豪,面临着比战争更悲哀的绝望,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老宅里可谓家徒四壁,米缸见底,一桌一椅,钢笔笔头都快磨秃了,纸永远也不够用。一灯如豆,油尽灯枯,正如病床上的他。肋骨疼痛、高热、痉挛、便血,肺结核加上肠结核,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在死的路上,不甘,还有五部半史剧没有译完。昏迷中他时而喃喃“我这一生始终是清白的”,时而高声背诵莎士比亚戏剧台词,音调铿锵,醒来时,他对日夜守护在身边的妻子宋清如和弟弟交代后事:“续完未及完成的五部半史剧。”12月26日中午,病床上气息奄奄的他突然大叫:“小青青,我去了!”不等爱妻答应,撒手人寰,这年,他才32岁。 一年后,抗战胜利;四年后,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中国第一套《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者:朱生豪。 译稿数次毁于日寇战火 今日嘉兴市禾兴南路73号,粉墙黛瓦,竹影扶疏,大门口一边是朱生豪夫妇的雕像,一边是造型如翻开书页的石碑——朱氏老宅已修缮为“朱生豪故居”免费对外开放。1912年2月2日,朱生豪在此出生,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瘦弱的男孩会在贫病交加中度过短短的32年,而这短短的32年,却在贫病交加中绽放出了灿烂的焰火,至今普照世人。 苦难在他10岁那年突然降临,母亲病逝,又两年,父亲病逝。从此,他沉默寡言,成了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但他又是一个天生的诗人,枯读如僧,下笔千言,所有敏锐的心思和感悟,都在文字里获得释放。1929年秀州中学毕业,他被保送到之江大学,课余参加“之江诗社”,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之江诗社”的社长、一代词宗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1933年,大学毕业的朱生豪来到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部编辑,参与编撰《英汉四用辞典》。彼时东北沦陷已近两年,大上海十里洋场依然歌舞升平。朱生豪“我有豪情,岂愁绿鬓霜侵,欲挥长剑乘风去,等他年化鹤重寻,尽而今,放眼高歌,唱彻平林”的情怀,却很快在现实面前遭遇了苦闷。沉默的他三天两头给师妹、常熟才女宋清如写信,倾吐绵绵不绝的相思苦乐,也寻找迷茫时局中的奋斗目标。 1935年春,他在给宋清如的信中说,要把翻译莎士比亚作为向她求婚的礼物。他写道:“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译成功以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信中的“某国人”指当时的一些日本人,1928年,日本拥有了评内逍遥花20年时间独立翻译完成的莎翁全集,被视为日本的荣耀,他们因为中国没有《莎士比亚戏剧》的汉译本而讥笑中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 在此之前,鲁迅等人曾著文推荐莎士比亚,也有人尝试翻译后便放弃了。但年轻气盛的朱生豪不声不响,于1936年8月8日译成莎剧《暴风雨》第一稿。此后陆续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按这个进度,至多到1939年便可大功告成。 但战争来了,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炮火中,逃离寓所的朱生豪只来得及带出一部牛津版莎翁全集和部分译稿。更要命的是,世界书局被日军先占后烧,他存在那里的译稿和千辛万苦收集的各种版本的莎剧及“诸家注释考证批评之书”,毁于一旦。在逃难的路上,他从头开始补译失稿,时局稍安便返回上海,一边在《中美日报》写时政短文,一边继续翻译。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翌日凌晨,全副武装的日军突然冲入《中美日报》馆,刚下夜班的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那些存放在办公室里、再次收集的全部资料与一字一句补译的书稿,以及历年来创作的诗集,再次毁于战火。 劫后余生的朱生豪,此时手里除了莎翁全集,只剩下《牛津词典》和《英汉四用辞典》。他穷,穷到连稿纸都买不起,于是每页纸的正面反面边边角角都挤满了字;但他也富裕,因为他有爱情——苦恋10年的宋清如赶到上海,他们终于完成了婚礼。恩师夏承焘作为介绍人,并书赠对联:“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婚后,他们去了宋清如的老家常熟,在艰苦的翻译之余,以选编《唐宋名家词四百首》作为“课间休息”。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把战火中毁失的莎氏喜剧全部补译完毕。但常熟在日军的清乡区内,即便朱生豪化名朱福全足不出户,还是难逃日军骚扰。朱生豪宁死不愿为敌伪效劳,翌年1月,他们悄悄潜回嘉兴的朱氏老宅,“你译莎来我做饭”,于极度的贫穷困苦中,凭着手头仅有的两本字典,译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同年秋,朱生豪健康日衰,但仍握笔不辍,又次第译出莎氏全部悲剧、杂剧。1944年初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写完《译者自序》,编《莎翁年谱》。在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后,被确诊为肺结核,延至6月,卧床不起。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