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记者从西城区获悉,除地安门雁翅楼外,宝应寺、历代帝王庙西配殿及北围墙、牛街礼拜寺大殿、先农坛外坛坛墙等均已修缮完成,明年五一前将陆续开放。位于前门西河沿街南侧的大栅栏劝业场修缮后将作为体验型博物馆性质的艺术活动中心,预计2016年前投入使用。 本版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除署名外)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内存 总规修编重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据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内容,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基本依据和纲领性文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最早始于1949年,当时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并专门负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4年之后,北京第一个规划方案《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出炉,将首都的含义从政治、文化中心,扩大到了大工业城市。当时制定的首都人口规模500万人。 1982年,新版《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获批,城市性质不再提经济中心,而是强调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强调除工业外的多种经济事业发展。1991至1992年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再次修订,并于1993年10月通过国务院批准,修订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开放型国际城市的目标,明确了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就是要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目前北京正在执行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是北京申奥成功后组织编制的,于2005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复,提出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及2020年1800万人的人口规模。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