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舍文学奖 同样“不平静”的还有设立于1999年的老舍文学奖,只不过,直到奖项颁发,这个文学奖才爆出争论。揭盖子的人便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 险遭取消 名称出现细微变化 在2014年老舍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舒乙的一句话语惊四座。他透露,曾有人通知他老舍文学奖要被取消,于是赶忙写了一封信,奖项最终得以保留,“老舍文学奖并非遭遇什么困境,而是被莫名其妙取消了。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才最终保留了这一奖项。” “过程我也毫不知情。5月份,发奖单位说接到通知,取消老舍文学奖了。我得知消息之后,立马手写了一封信‘抗争’,在信里大骂,认为是瞎胡闹。结果给骂成功了,最后还是确定把老舍文学奖继续举办下去。”舒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该奖项原本应有的“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的名称模糊处理为“2014年老舍文学奖”,至于为何改名,至今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说法。 有奖项无奖金 尽管老舍文学奖得以保留,但是今年的得主们却没能像以往那样拿到奖金。这个结果,让不少圈内圈外的人怀疑是否因缺少奖金所致。舒乙否认了“奖金有缺口”的猜测。他说:“这个问题是根本不能揭盖子的,情况比较复杂。不是钱的问题,有的是钱。”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升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称,“文学奖办得挺好的,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为什么揪着奖金的事情,发奖多重要啊,奖金有什么重要的?” 虽然没有奖金,但得主们依然十分高兴,认为能够获奖便已经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著名作家格非、徐则臣便持有此种态度。格非表示,老舍文学奖奖励自己就是一种认可。有奖金当然好,没奖金无所谓。徐则臣则认为,钱不是问题,而是更应该关心在当前语境下,怎么更好地扶持文学,给文学寻找一种出路。 三、路遥文学奖 提起路遥,人们总会想起他的《平凡的世界》,想起他文字中的朴实与严肃。然而,在他过世20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引发文坛“喧哗不止”的路遥文学奖横空出世。 遭亲属“叫停” 今年12月份刚刚颁发的“路遥文学奖”由路遥生前好友高玉涛和收藏家高为华发起,但并未获得路遥女儿路茗茗及中国文联的批准。早在2014年年初,路遥文学奖顶着一片质疑声在北京举办开评仪式。该奖秘书长萧夏林表示,曾有邀请路茗茗出席。只是最终等来的,却是路茗茗一纸律师函。但高玉涛表示, “路遥文学奖”绝不会半途而废。 “我觉得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严谨一些。如果出现了状况,不仅影响我父亲的声誉,也会辜负了发起者良好的初衷。”路茗茗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面对路茗茗的律师函,高玉涛则在发布该奖第一次评审公告时重申“路遥文学奖是针对文学的民间奖项,并非敛财工具”、“正在按照严格评审制度和评奖程序积极向前推动”。并一再表示该奖绝不会半途而废。 而对于最终的评选结果,路茗茗一方并未再作出更多回应。 评审条例被指“草率” 曾被邀请担任该奖嘉宾的评论家肖鹰经过分析认为,《条例》的总则和具体评审标准有混淆之处,很草率。其总则规定,路遥文学奖面向整个汉语文学写作,坚守现实主义文学理想,鼓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而在具体的评审标准中又宣称,作品应做到“内容与形式统一,整体文学性第一”、是“多元现实主义,期待批判现实主义文本”、此外,应“具有理想主义品格,能够站在时代制高点上,展现年度汉语文学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在肖鹰看来,“多元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本”等说法已混淆《条例》总则中的“现实主义宗旨”,规则制定过于草率。因此肖鹰质疑,该奖如何保证评奖实现“坚守现实主义文学理想,鼓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评奖宗旨? 肖鹰表示,《条例》中的规定可证明其制定者及审定者对“现实主义”概念并无准确把握。更为关键的是,路遥的文学创作体现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其他现实主义文学的变种关系不大,该奖实际是打着现实主义需要发展的幌子,对路遥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瓦解和背叛。 对此,萧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这些条例都是评委们共同制定,绝非他一人所为。 遭批“借奖圈钱” 同时遭到批判的,还有“路遥文学奖”的办奖动机。早在2014年1月份,据肖鹰透露,一家艺术品公司的总经理为“路遥文学奖”捐款百万便被授予该奖颁奖委员会主席头衔,这难免有“办奖圈钱”嫌疑,而该奖如属公益机构,应将相关机构人员信息公之于众,接受舆论监督。 “评奖工作刚刚开始,已经选出颁奖委员会主席?这很容易让人质疑‘花钱买头衔’。”肖鹰直言,这也难免让人猜测高玉涛能够“募集”的人力与财力所限。该奖项是否具有公益性尚不可知,但实际目的就是“办奖圈钱”。 获奖作品无名气,评审规范遭质疑 2014年年底,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发,作家阎真的《活着之上》获奖,这部此前并无名气,且据称是在“最后一刻被发现并由萧夏林推荐给其他评委”的作品让舆论一片哗然,面对记者询问,萧夏林坚称“评选绝对公正”。 阎真则表示,自己和萧夏林此前从不相识,至于“路遥文学奖”具体的申报过程和标准更是“一问三不知”。他说,之前仅通过媒体对该奖有所了解,但自己从来没申报过,评奖原则也并不清楚,“接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我得奖了。我之前也拿过《当代》、《小说选刊》的奖,也都没有申报过。” “《活着之上》描述高校生活,内容绝对真实,基本每个细节都有来历。”阎真认为,如果从“现实主义”的评奖原则出发,自己的小说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对于其他一些“评奖章程混乱”的争议,阎真则表示不了解情况,不便发表意见,“我只能说我写的很认真。”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