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互联网巨头“抢食”数字博物馆(2)

互联网巨头“抢食”数字博物馆(2)

时间:2014-12-11 10:41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根据国内有关博物馆在加入谷歌艺术计划之后的数据监测,其境外观众的访问量大幅上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博物馆的藏品能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实地访问参观。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

  根据国内有关博物馆在加入谷歌“艺术计划”之后的数据监测,其境外观众的访问量大幅上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博物馆的藏品能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实地访问参观。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比如湖南省博物馆加入谷歌“艺术计划”之后,网站访问量提升了175%,平均每次访问的浏览量和持续访问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非中文访问者数量更是得到显著的提升,英文用户是此前的4倍,日文用户是以前的6倍,有将近半数的访问者来自海外。

  目前,我国已有博物馆4165家,馆藏文物约3505万件,每年举办展览约2万多项,接待观众人数达6亿人次。如果从国内的博物馆现状来看,这已经是非常可观了。但是如果置身于全球来看,这个数字还是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当数字化引领世界各国的博物馆能够互联互通,了解不同博物馆的同类艺术品,将使得观众的参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对于博物馆来说,则会使得其经营以及布展发生划时代的变革。

  这种变革其实在海外的一些博物馆中已经开始出现。如在数字化手段的帮助下,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已经开始尝试“游击展览”,来证明他们并不需要花这么长时间来准备一次专题陈列。数字化提供了“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模式,从而实现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的智能化自动控制与优化。

  实体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无法替代的

  对于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很多人都担心这是否会导致实体博物馆被取代?对此,国内一家博物馆的馆长表示,实体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无法替代的。首先,实体博物馆蕴含着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其次,实体博物馆为人们对未知事物探究提供了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从记忆这个层面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物证”,包含了很多人文的体验、感受及人类与大自然亲近的渴望。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博物馆有着创造性的功能,以博物馆为载体的一些科研机构及教育机构就承担了这种功能。这些都是数字博物馆所无法取代的。

  应该说,公众通过数字博物馆了解藏品,从而被进一步吸引去体验实体博物馆,二者互动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博物馆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实物“拷贝”到虚拟世界,更应该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激发观众灵感和推动创新的重要来源。通过数字博物馆,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馆藏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有更深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中国画院数字博物馆所设计的观众上传自己的作品,请上海中国画院的专家进行点评这个互动交流功能,颇具创意。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今后的数字博物馆会否有一个虚拟的主持人,其可以对于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应答交流。一个无法向观众提供多方位、多层次信息的数字博物馆,是无法做到令观众满意的。如果数字博物馆能够提供给观众“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等各种体验,其所要表达的信息将会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传递。

  随着移动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博物馆正从原先的电脑屏,开始走向“口袋”中。各类APP的出现,使得原先基于浏览器的应用,逐渐走向了手掌。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的APP,除了附带各种语言的语音服务,还能分享藏品并编辑相关感想发送到社交网络,这无疑是这款APP的最大亮点。因为在社交网络上,很容易就一个话题形成热点,并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来形成意见领袖。

  在互联网上,人们将不再关注这些艺术品来自哪个机构

  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和学者关注数字化博物馆的生存,越来越多的专著也开始出现。像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秘书长G·怀恩·克劳夫出版了名为《两个世界的精华: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电子著作,为史密森博物学院在藏品数字化、研究众包化以及如何广泛吸纳公众对藏品的阐释等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有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在云存储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史密森博物学院的艺术品又有何区别呢?人们将不再关注这些艺术品来自哪个机构。

  这个观点无疑提醒现在越来越多进行数字化的机构,如果仅仅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其结果就是当你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自己的收藏放到网上,你也许将你的潜在观众拒之在了门外。数字博物馆之间的竞争,一定是软实力的竞争,这就是与观众的互动以及对于观众的引导,这肯定不是机器能够做到的,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肯定要重新回到“人”的角度,特别是依托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沟通,以此赢得更多人的关注。

  “数字化”微笑

  想欣赏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不必隔着层层人群和厚厚的防弹玻璃踮脚张望,只需要浏览卢浮宫官方网站,就可以以数字高清格式查看这幅名作的各个局部,乃至画面表面的纹路也纤毫毕现。

  近年来,数字博物馆在全球蔚然成风。通过特殊的高科技手段,无数的观众能够通过互联网看到艺术品的高清画面。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