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新”藏家与青年艺术家组合“上位”(2)

“新”藏家与青年艺术家组合“上位”(2)

时间:2014-12-09 13:46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罗书银
朱彤继续分析到:第一类资深的专业藏家,是已经具备一定的收藏体系,对艺术有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他们在拍场出手时,会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收藏的目的也不定是出于未来的增值性考虑,而是从学术价值上做出的判断;而相

  朱彤继续分析到:“第一类资深的专业藏家,是已经具备一定的收藏体系,对艺术有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他们在拍场出手时,会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收藏的目的也不定是出于未来的增值性考虑,而是从学术价值上做出的判断;而相对地,年轻的收藏家群体,他们处于与这些年轻艺术家同龄的阶段,在彼此沟通上,不会产生障碍,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进入收藏的很好的一种途径,他们的收藏是建立在个人趣味之上的多元化的感受,于是当代的更加具有多元化创作特性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已经做过四届“两岸三地青年收藏家邀请展”的匡时可谓牢牢地抓住了年轻收藏家这个群体。不仅每年在艺博会上筹备这些收藏家的邀请展,而且谢扬表示,在征集作品时,也会对这些收藏家的趣味有所偏好。跟青年藏家打交道,她戏称他们算是在一线工作,从两年前开始这个项目,她发现,青年藏家的群体正在不断地扩大。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她谈到了这些年轻收藏家的特点:“这些年轻人都很厉害,会对自己周围的圈子产生影响力,这是这个群体的人数不断扩大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出生的优越性,再加之许多具有的国外留学的经历,所以他们都具有很强的个性,体现在他们的个人收藏上,他们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且他们很难去被界定。从现阶段来看,他们更多的倾向国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如达明·赫斯特、翠西·艾敏、奈良美智、村上隆、草间弥生等,而在国内的艺术家方面,可能会更多的倾向于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如:王光乐,陈飞、徐震等等”。

  在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看来,除了这些市场不断涌现的年轻的收藏家对青年藏家的关注外,其他的“新”藏家的出现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加健康的信号:“我觉得收藏家的群体不应该用年龄来划分,应该用动机来划分,在我们的拍场上有一些老的收藏家,这个老不是年龄,是指资历;也有一些年轻的收藏家,这个年轻也跟年龄无关,只是新进场还是后进场。我觉得年轻艺术家这个板块既是针对专业的收藏家也是对消费类的收藏家,可能之前有很久收藏体验的藏家朋友们,他们现在拿出一部分钱来关注,不光是从拍卖上,可能从画廊里去买,这个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健康的推动力;还有一些刚刚对艺术产生兴趣也愿意拿一部分钱来买,毕竟这个板块里艺术家的价格还不是那么贵,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消费得起的”。

  

 

  王光乐 《寿漆系列070810》 2007年作 成交价:RMB1,150,000

  “新”藏家与未来的艺术之星

  对于目前市场出现的向青年艺术家倾斜的现象,在贾伟看来,这正是出于市场的需求。从近几年的艺术市场来看,年轻艺术家以经具备了比较肥沃的成长土壤:如像刚刚举办的hi艺术新锐奖等各类年轻艺术家评选的奖项逐渐增加;像青年100这样的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平台不断扩大;同时处于一级市场的画廊对年轻艺术家推广力度越来越强;这些都大大地加大了青年艺术家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慢慢地,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比如某位年轻艺术家展览上的作品销售一空,而且许多购买者都是消费型的藏家。

  “这些现象都为市场释放除了收藏青年的艺术家作品的信号”,朱彤谈到:“收藏总是这样,收藏家总是在期待未知的世界是怎样的,恰恰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或者是一种年轻的艺术形式,可以使我们的艺术走向未来可能的边际,或者使我们的收藏家对未来有更多的想象。我们总是惊叹尤伦斯夫妇在十多年前花了10万美金买了一张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最后买了1.8个亿。每个人都希望这样,在这些艺术家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用一双懂得艺术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这是一个收藏家的荣耀。收藏不一定是要买贵的作品,全世界很多著名的收藏家都是在艺术家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大量的收藏他们的作品,这一点其实是一个资深收藏家、专业收藏家更应该具备的条件,而不是拼的是钱。如果在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还没有很贵,收藏家就能去发现、喜欢他们的作品,同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是市场、学术所承认的,这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

  正如朱彤所谈到的,市场总是对未来抱有新的期望,而吃螃蟹的总是少数的人,就像这些愿意冒险发现青年艺术家的“新”藏家一样。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不再是靠着一位收藏家的力量支撑,但是朱彤认为,肯为过百万的年轻艺术家买单的藏家群体依旧还是少数。活跃于艺术市场的画廊主华雨舟谈到:“年轻艺术家的上位可以让藏家的视野变得更加宽泛是毋庸置的,然而,以如此过快的速度成长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他的担心也让人对年轻艺术家及“新藏家”的组合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提出了质疑?

  结语:在当下,想要去概括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特点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他们不像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有非常明确的诉求,如果说有一个特点,那么就是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似乎也体现在了以年轻的藏家为代表的“新”藏家身上。虽然当下“新”藏家对年轻艺术家版块的关注,无法为依旧处于调整期的市场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而且这些“新”藏家是否会对这个版块保持持续的关注力也不一定,但是这也许从另一面让我们看到了市场更加趋于理性化的趋势,也可能是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走向更加健康的一个信号。至于这样的一个新现象的出现,是否将为之后的市场带来明星级的艺术家?值得所有人的期待。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