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和阁楼严格讲,与老舍先生无关。尽管曾住过黄宗英三兄妹,但那是老舍搬来之前的事。没有文字记载老舍先生与楼上的邻居有来往和瓜葛。现在,这两处作为文艺沙龙,给当地的文艺界聚会提供方便。人们可以在二层五个茶室里或阁楼的“榻榻米”里,边品茶,边讨论文艺,追思老舍先生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博物馆开馆以来,以每年5万多人的数量接待游客,参观者大都慕名而来。学生学者居多,许多人提前做好“攻略”,到青岛后直奔目的地。听博物馆吕馆长介绍,台湾游客到青岛,此馆是必到之处。与匆忙浏览的内地客人相比,台湾游客看得更仔细,问的更详细。一位姓张的台湾游客,回台后还把搜集到的五本台湾版《骆驼祥子》寄到博物馆;日本有位叫中山时子的老人,特别崇拜老舍,不但组织了“老舍读书会”,十多年来,每周坚持一天集体阅读,还把老舍作品里人与事,编纂成书,名曰《老舍事典》公开出版。读书会的13名成员,曾专门来青岛,在老舍塑像前默立,双手合十,表现得十分虔诚,令人感动。 确实,老舍先生给世人,特别是给青岛,留下的不仅是一部丰厚的文化遗产,更多是厚重的城市回忆。对青岛来说,这个意义更加珍贵!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8日 24 版)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