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演过正面角色,也不排斥反面角色。他说:“人物有毛病不怕,但人物整体要积极向上,要阳光灿烂,我不喜欢那些畏畏缩缩、在阳光下不能曝晒的人。这与我的性格、职业,由部队培养有关。”林永健演了不少励志的电视剧,如《我叫王土地》,甚至包括他演过最大的人物聂荣臻。林永健承认自己演聂帅还是很吃力的,毕竟这与他之前演惯的小人物有天壤之别。但他评价自己演的电视剧《聂荣臻》时说:“一方面是我向聂帅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提高自己演技的过程,这个片子拍完了我很满意。在我的艺术简历上,这是重重的一笔。”在开拍之前,他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去研究和学习,还看了一本聂帅女儿聂力写的《山高水长——我的父亲聂荣臻》,从聂帅最亲近的人那里了解了一个立体的人物。之后,他对怎么演聂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又做了研究: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演完聂荣臻,给林永健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聂荣臻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林永健说:现在的年轻人老嚷着“要成功,要成功”,或要做人上人。为什么就不能学学老一辈。他们在一百年前,也是十七八岁,就到了国外勤工俭学,回来报效祖国,信仰共产主义,成了开国元勋。“像这种正能量、有情怀的作品应该多拍,让年轻人看看,人起码得有信仰才能成功。” 林永健的儿子出生时,他在拍《我叫王土地》,出于对这个人物的喜爱,他给自己儿子也起了“小土地”的小名。他说,王土地是一个走西口的农民,后来成了水利专家,在民族大义面前,挖了一辈子渠的他炸掉了自己挖的渠,挡住了日本人的铁蹄。他强调说,这也是个励志剧,历史上真有这么个人,叫王同春。
![]()
林永健在电视剧《我叫王土地》中饰演王土地 >>琢磨戏,演好戏 林永健年轻时的偶像是孙道临,对老一辈的演员他非常敬仰,像王心刚、陈强、陈述、程之、王晓棠等演员。原因很简单,他说,老一辈的演员身上真的没有绯闻,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人家就是一门子心思为人民演戏”。他也希望自己能这样纯粹地演戏。 在与这些演员一起拍戏时,他认为自己受益匪浅。他说,自己在拍《历史的天空》时,发现李雪健老师是“真敬业、真认真”。有一天,李雪健问他:“永健,你演那个人物为什么叫朱一刀啊,为什么啊?”林永健说:“就是李雪健老师的这一句话点拨了我。从那之后,我不管演什么戏,我先从人物的名字开始分析。比如,喜耕田、谭忠恕、王贵。为什么叫谭忠恕,在《黎明之前》里他是个反派。我对他的解读:忠是忠诚、恕是宽恕,他效忠党国,他是个军人,从这个角度讲他挑不出什么毛病;对待自己战友,他很宽恕。尽管有些戏,作者未必写到,但演员二度创作应有自己的拓展。” 平时我拍完戏就回到房间,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明天的戏该怎样,然后,自己喝点小酒,晕晕乎乎就睡着了。此外,就是把自己演过的电视剧,在播出时,仔细地再看一遍。“我自己拍的戏自己全看。像早期的《吕梁英雄传》《历史的天空》,我看完后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下一部戏如《金婚》中去弥补前几部戏的不足。拍《王贵与安娜》时,我也要避开《金婚》中的不足。” “当初我们上表演课时,有一堂课叫观摩,就是看各种各样的戏、片子,与专业有关的演出。人家有好的地方一定要向人家学习,我把自己当成海绵,不断地去吸收。我在看自己的戏时,也在思考,还有哪演得不好,下回一定要注意。老是提醒自己,有的地方还不到位,不准确。因为影视剧是遗憾的艺术,不像舞台剧,随着演出可以不断改进和调整,如果今天觉得演得不好,明天可以换一种演法。”林永健在讲述时,不断引用20多年前老师们传授的表演的基本功课,说明他从来没有放下这些基本功。而他要演出的是属于他的独一个。 对人物与众不同的理解,让他在演小配角时就十分抢戏。在《吕梁英雄传》里,林永健饰演汉奸王怀当,当地人把他叫做“王坏蛋”。他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有时给他掰一掰,让他有点反复,也有点变化。例如他在父老乡亲面前,还说点心里话。有些台词是林永健自己加进去的,“剧中,王怀当说,现在我们给日本人干事,要是有一天日本人完蛋了,咱不是也完蛋了吗,咱也得想着给共产党干点事,要是有一天共产党要收拾咱们,咱们也有话说啊”。林永健说,王怀当有时良心也有点小发现,这样让这个人物立体点。 记者采访林永健时,他作为空政文工团的一员正在福州附近的一个海岛上看望守岛战士。“我们前天到的,风大得人都站不住,我们战士就在这种环境下24小时战备值勤。让我十分感慨。我对这些年轻的战士说:‘兄弟们,我临走前,一定要和你们每个人都照上一张相。’”林永健说,“我一年内能照很多张相,可是他们一年中能与演员、尤其是部队的演员战友合影是很难得的。”林永健下基层,到过祖国的许多边疆哨卡。每当他拍戏拍累时,他就换位思考,想想那些年纪轻轻的孤独坚守的战士们,“我没有理由不把戏演好,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