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关于田伯平的书法:飞鸿戏海 舞鹤游天(2)

关于田伯平的书法:飞鸿戏海 舞鹤游天(2)

时间:2014-12-02 14:16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张瑞田
后来,诗人陆健告诉我,他与田伯平是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陆健轻描淡写地说,我却有一丝惊讶,难怪那副好口才,难怪那种风华与飘逸。一位美学家说的好:你的大学,就是你的气质。 我坚信,一个

  后来,诗人陆健告诉我,他与田伯平是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陆健轻描淡写地说,我却有一丝惊讶,难怪那副好口才,难怪那种风华与飘逸。一位美学家说的好:你的大学,就是你的气质。

  我坚信,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就是一个人最好的艺术发言人。对于田伯平书法的评判,他的字迹就是依据。

  田伯平书法的共性是容易理解的,根植帖学,二王一脉清晰可感,落脚于赵孟頫,华丽,优美,一唱三叹。田伯平在结字上戮力为之,他追求中和之美,不习惯险、奇、怪的笔墨呈现,但,在笔法上大胆实践,中锋、偏锋交替运行,颇有“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之气势。如果说,田伯平书法的共性,是在中国书法史范围内的理性表达,那么,他的个性则源自于自己的生命情感和审美趣味。探究田伯平的书法作品,我们能够看到笔墨之间涌动着炽烈的情感,发乎于内心世界的灼热和感怀,导引着手中的毛笔,俯仰之间,实现着一个人对大千世界,对民族文化,对生命本体的深深理解。

  田伯平曾是媒体人,职业特点在他的书法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用笔之快,书风之烈,构成了田伯平书法的又一个语汇。有时,田伯平可以不加思索地提笔作书,淋漓、腾跃的笔墨蕴藉,在宣纸上彰显着开放、抒情的当代书风。

  对于书法审美,我曾经从“读”与“看”的两个层面予以分析,古典书法以“读”为主,当代书法以“看”为重。尽管我不无天真地希望值得阅读的书法层出不穷,但是,当代书法展览机制的滥觞,阻挡了“阅读书法”的前途,结果是被看的书法庶几成为主流。田伯平的书法是有视觉冲击力的,他是书法家协会的领导者,当然要频繁担任各种书法展览的评选工作,评委们的选择是以展览为依据的,因此,当代书法家不能无视展厅的“决定”。于是我们自然看到田伯平的“时尚”——广阔的幅度,流畅的笔调,墨韵的变化,强弱的对比,以及高度个人化的强调与展开。

  轰轰烈烈,主旋律,应该是我们理解田伯平书法的关键词。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书法家,他不愿意在自己内心细微的变化里,改变惯常的书写。他太习惯长枪大戟了,他太喜欢感情冲动了,他太愿意以高亢的歌喉,抒发自己的火热的情感了。因此,他的书法作品里,始终存在一股生命的力量。

  一个悖论就在我们的身边徘徊,那就是,强烈的个人风格,有时会切断与传统的对接,或者说,会削弱一个人在艺术感知上的含蓄之美。如果说田伯平稍稍慢一些,是不是能够更好,更谐和地调动每一笔、每一个字、每一行字呢。

  曹禺也一定是田伯平喜爱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雷雨》和《北京人》自然是他喜欢观看的戏剧名作。我觉得《雷雨》的戏剧性几近完美,但,却有人为之痕迹。《北京人》如一篇散淡的散文,颇生活化,朴实而自然,在慢慢的品鉴中,忽见人性之真实。其实,书法也应该像《北京人》一样,散淡一点,慢一点,甚至粗粝一点,都不会影响书法艺术的品质。

  田伯平拥有太多的创作实践了,对于书法,他有自己的认知,也会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年富力强的田伯平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对当代书法艺术的真正理解。(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