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有客观原因,在国内学外语缺乏一个环境,同时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确实不够。不过,我当时为自己找到一个借口,翻译过来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而我的兴趣或者说我想做的东西是比较全面的,各个领域都要有所涉略,光是看翻译过来的东西已经看不过来了。不要说现在的书这么多,就算十多二十年前,那个时候的学术环境,如果把外语学好,我觉得就只能做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我想做的东西,一定不能只是一个专家。当然这也是我为自己找的借口,也就放弃了外文。 南都:你眼中自己的所谓“短处”是否给你的写作、研究带来消极影响呢? 胡文辉:最明显就是外文材料很难运用,或者说运用不了,而只能参考别人的,间接地去从翻译过来的东西中了解。当然这就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就容易产生误解,不如直接读原文好,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我的兴趣主要不在文学方面,如果研究诗歌之类就会更加麻烦。诗歌根本就没法翻译,所以我觉得读中文翻译过来的诗歌,涉略一点还可以,但你如果要去了解外国诗的美感是没办法的。 我不是研究文学方面的,所以消极影响相对不是那么大。研究客观的、外在的东西,比如历史、社会等问题,消极影响就没有那么大。 对于“意见领袖”来说,只要保证听得懂的人被你影响到 南都:《反读书记》中有一些对学者的批评。比如你说:“治学要有效率,但过犹不及。像梁启超、朱谦之、龚鹏程,就属于效率过高……仓促上马,虽然产量惊人,但质量未免粗糙。”你的批评很有针对性。不过,他们的治学方式是否跟他们本身的身份特点有关系? 胡文辉:也有这样的可能。包括从读书方式上看,看书的时候速度太快,如梁启超,他读书肯定很多,同时研究出来的结果,包括写作本身,也是很快的,而且是不同领域的很大的题目。 我写的东西不算少,包括写文章在内,但都是我自己觉得有新意的,才会写出来。我写的专著不多,专著多的话,就可能很多东西得参考别人的,而写文章更能体现自己的见解。他们动不动就写成一部专著,相对来说,真正有自己独特性的东西就少了些,真正有心得、扎实的东西比较少。 南都:也就是说他们是否只能这样做学问而不适合更深细的方式? 胡文辉:我的判断是他们写东西太快了。不过梁启超相对可以理解、同情一些。那个时代需要他多写文章来影响别人。但其他人如朱谦之、龚鹏程,则不一定要写那么多了,这跟他们所处的时代关系并不大,在他们那个时代,其他深入做学问的人也很多。这更多还是个人风格的问题。 南都:你2010年出版了《现代学林点将录》,2011年出版了《广风月谈》,2012年出版了《拟管锥编》、《洛城论学集》,2013年出版了《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书边恩仇录》,2014年又出版了《人物百一录》、《反读书记》,你的产量也是极可观的了。你是怎么看待自己治学的效率的呢? 胡文辉:这些文章都是一篇篇写出来的,其中的文集、专著也是用了十几年时间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也不会说为了出一本书,就去赶出来一些文章,我写的东西里没有这样的文章。此外,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也和环境因素有关,更多的文章来自报纸约稿。长文章不适合发在报纸上,就写得少了。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工作,比如我在高校、学院,可能学院化的东西就多一些,而小文章就会少一些。但我觉得这关系并不大。在根本上,自己积累的东西迟早会写出来,先写哪些后写哪些,关系并不那么大。 南都:你对当下的知识处境有不少深入的思考。比如你提出,在信息越来越泛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息的中心,需要“意见领袖”,需要权威媒体。不过,你另一方面也承认,一个时代的创造力,总会追逐受众的关注,文学家不会消亡,但其作为文化英雄的主流地位已不可复得。那么你觉得未来的“意见领袖”或“文化英雄”的形态会是怎样的呢? 胡文辉:这是针对不同层面的说法。后面一个说的是,现在影像、音乐等是传播的主流,而大众,对这些东西更有兴趣。所以无论作为作家多出名,跟流行明星的知名度绝对没得比,这是我说的“文化英雄”,现在的“文化英雄”不是文人,而是娱乐明星。 但是前一个问题,所谓“意见领袖”的问题,已经限于文化中等以上的群体。比如说韩寒、郭敬明,前几年他们没有进入娱乐圈,在文字领域算是影响很大的“意见领袖”。但是文字领域其实范围已经小了很多,对其他受众的影响已经小了很多。而后面那个说法,讨论的则是大众领域、大众文化层面的内容。 文化领域的传播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娱乐明星再厉害,也不容易压倒文字领域的“意见领袖”。比如民国时期的梅兰芳再红,也不能压倒“意见领袖”,如胡适。在当时,至多只能说是各有各的影响力。胡适还是当时的“文化英雄”。但梅兰芳如果是在当下的传播体系,他的影响力就不知要比胡适之高多少了。以前一是学者的传统地位还在,而另一方面就是传播方式还是以文字媒体作为中心。所以文字领域的“意见领袖”还是“文化英雄”,但现在的“意见领袖”已经成不了“文化英雄”了。 南都:那当代的“胡适之”如何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让受众注意到自己呢? 胡文辉:做自己本分就好了。绝大多数的大众都是欣赏这些明星,而作家尽量在自己领域做好就行。其实也不需要相比,他们是属于不同层面的,他们的地盘不一样。 南都:谁的地盘更重要?假若不被注意,他们还能否发挥领袖或英雄的作用? 胡文辉:其实对于一个“意见领袖”来说,你只要保证听得懂你的话的人被你影响到,那就足够了。如果有一万人能明白你,那你就对这一万人表达,你若将你的受众扩大到十万,一百万,是没有多大意思的,反正没有那么多的人听得懂你的话。当然上电视对名声有好处,知名度一定会高很多,但不见得你的思想就能够影响到看电视的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