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面子,而不争主权 同月20日,蒋介石再次致函杜鲁门,说:“我要强烈地提出忠告,不要对波茨坦公告和盟国最高统帅所发出的受降条款作任何片面的改变。现在改变受降命令,会制造不良的先例,会在香港以外的一些地区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英国应该遵照总命令,撤回要在香港登陆的部队,打消在这一地区接受日军投降的企图。”“如果正如英国大使所宣称,您已致电艾德礼首相,为了不使您为难,我提出如下的建议:日本在香港的部队应向我的代表投降;在投降仪式上,将邀请美国和英国的代表参加;在受降后,由我授权英国部队登陆并重新占领香港。”这表明,蒋介石坚持中国战区统帅在香港拥有不可争议的受降权的基础上,愿意作出让步——“授权”英军重新占领香港!此前,英国驻华大使薛穆曾经判断:蒋介石在香港问题上将只争面子,而不争主权。这一判断可谓有先见之明。当然,蒋介石所争的不仅是个人的面子,而是中国作为战胜国理应在香港领土上赢得的面子。这个面子,会给以后中国争回香港主权埋下伏笔。 8月25日,英国特遣舰队驶抵香港以南的中国担杆列岛海面。9月1日,英军司令官夏悫宣布成立香港临时军政府。当天,英国政府知会重庆,同意由蒋介石委托夏悫接受香港日军的投降。中国军事代表团随即飞抵香港,就香港受降和“国军”取道香港北上的问题,与港英当局谈判并达成协议。双方同意自达成协议之日起,至1947年8月15日止,“国军”可以从广州开入香港,租借九龙塘部分民居作为临时军营,然后乘海轮北上。据估计,此后途经香港北上的“国军”超过10万人。1945年9月16日,夏悫代表英国政府和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在香港总督府举行受降仪式,接受日本驻港陆军司令和华南舰队指挥官的签字投降。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军事代表出席了受降仪式。 1946年5月1日,被日军囚禁的前港督杨慕琦返港重任总督,恢复了英国对香港的统治。蒋介石在美英帝国主义面前的各种原因的考量,致使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整整推迟了52年。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