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决定的,也是文艺创作生产的规律所决定的。古往今来一切传世之作,都是因为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才最终获得自己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作品就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个论断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提供了科学指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作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经济的双重属性,具有文化育人和审美娱乐的双重功能,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效益,具有人民评价和专家评价、市场检验和历史检验的多重视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市场的指挥棒下、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桎梏中、从“以人民币为中心”的误区里彻底解放出来,不做市场的奴隶,而做人民的代言人,努力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当代文艺作品的评价体系,科学制定不同艺术门类作品的具体评价考核措施,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标,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审美情趣、群众口碑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更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要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创新文艺评奖机制,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作品质量和水平上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坚决防止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 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繁荣发展文艺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我们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各领域有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保证。 文艺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文艺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在文艺创作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关键在人。所有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精神境界的外化,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就难以创作出优秀作品。我们要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平台,大力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项文艺实践和文艺活动之中,引导文艺工作者把追求德艺双馨作为毕生追求,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自觉遵纪守法,远离黑赌毒黄,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人格修为,做到创作与修身共进,追求人品与艺品俱佳。我们要深入实施文艺名家和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既要关注和推出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又要关注新的文艺形态、新的文艺组织、新的文艺群体涌现出来的青年才俊,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五、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优势,营造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要求,文联作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 我们将重点抓好“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加大力度推进文艺评论工程,积极改进文艺评奖工作,着力实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工程、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和“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惠民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曲艺基层巡演、“翰墨薪传”书法进校园、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等重点公益活动。大力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持续开展老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和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落实密切联系文艺家工作制度,深入实施中青年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工程,大力开展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思想状况大调研,引导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讲正气、走正道、树正风。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加强文联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治会、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能力,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维权的基本职能,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最大程度地把文艺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把文联建设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作者: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文章来源:《求是》2014年第22期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