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行乐图》中,雍正帝正尝试将自己置身于多种场景之中,向人展示他多姿多彩的斑斓面貌。既有规坐于书房宫殿,也有驰骋于山林野外,既穿汉服,也衣洋装,当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动静自如,中外汇通。这简直就是清廷版的Cosplay了,直让人目眩神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游走于各种场景之间的雍正帝形象,并不是据其实际活动绘制而成,而是在其授意之下由画师精心画作所得。表面上来看,勤于政务而无暇分身的雍正帝,着力觅得一批优秀画师,为自己量身定做画像,此举既可自娱生活以怡情怀,也可以满足其难以巡行于外所留下的内心遗憾。所以,我们就不必冥思苦想雍正帝在狩猎之时是什么样子,而只看其《洋装俘虎图》就能一睹这位帝王的英武雄姿了。这种把自身理想化的行为,真可谓雍正帝的一大发明。 然而,正如朱批奏折不只是简单的私人通信一样,行乐图也绝不仅仅是雍正帝独坐高楼时的无聊创举,而是借自己皇帝之身,把清朝的治国理念灌输在了其中。概言之,就是剔除儒家思想传统里华夷之辨的成分,进而追求满汉一统,天下共主。应该看到,作为满族建立的王朝,清朝在入关之初即受到了汉人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合法性也一再遭到质疑。经过顺治时期的镇压、康熙时期的恢复生产,这种声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逐步安定而完全消失,至雍正朝亦然。因此,如何借助文治教化而不是诉诸武力来消弭满汉矛盾,是摆在雍正帝面前的重要任务。 熟读儒家经典、对汉文化有着颇深造诣的雍正帝,对此显然是自信满满。雍正初年,面对湖南乡野文人曾静等人以华夷之辨的思想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琪造反,并控诉雍正本人弑兄、屠弟等十大罪状时,雍正帝非但不回避,不动武,反而与其当面对质,一一辩解。在后来集结了雍正上谕、曾静口供等文字而刊发全国的《大义觉迷录》中,雍正帝就曾巧妙地说过:“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用今天的话来说,雍正帝的指导思想就是“大一统”,即不以地域、民族等要素来区分统治者的身份。这对曾静而言,的确是不易辩驳的道理。雍正帝的文教手段之高超,于此可见一斑。 以此为背景,再来看《雍正行乐图》,真可以说是图像版的雍正治国方略。他不断变身于汉人儒生、满人弓箭手等多种身份之间,正是在孜孜表明他所主张的“大一统”治国思路。所以,我们在品味《雍正行乐图》中男主角的怡然自得时,对他的这份良苦用心也不可不察。不过,到了乾隆帝在位之时,随着汉文化逐步深入宫廷,即使是满族皇帝本人也深受其感染了。据说乾隆帝在宫中时就经常穿汉服:“一日,(乾隆帝)冕旒袍服,召所亲近曰:‘朕似汉人否?’一老臣独对曰:‘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乃止。”从这个小例子中,也能看到雍乾两帝在个人风格上的差异。 对照一下雍正帝的行乐图和前述朱批谕旨,不难看到,图像往往并不像文字那样直观通达,能够将人的性格尽情展露。但予以深究,也能慢慢品味出图像背后的玄机与蕴意。比如,有的研究者即根据《雍正帝观花行乐图》中的人物形象,解读雍正帝乃是借此举向康熙宣示,他已遵其遗愿立弘历为储君,且以此谕示臣民,他自己的继位也理属合法,从而达到了“图像证史”的功效。因此,对《雍正行乐图》中的各幅作品仍有可探究的空间。 雍正君 其实我们不懂你的心 史书里面的雍正帝,往往和严酷、狠辣等词汇相连在一起,但朱批里、画册中的雍正帝,则可谓一个活生生的顽童形象。这也难怪在他身后数百年,竟引得无数粉丝为之折腰,呼喊着“四爷,我们做朋友吧”。真不知道雍正帝听了以后,是受宠若惊,大感意料之外呢,还是会微微一笑,并悠悠地冒出一句“朕的心意,尔等小民终于领悟了”呢?恐怕我们还是无法揣摩他的真实想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帝身上既有一国之君所应具备的威严和气场,也不乏类似“暖男”一样的温情和贴心。两者相加,自然魅力无敌了。铁血柔情,当为“汉子”之本色。 “汉子”的性情之中,自然还少不了雷厉风行,勇敢果决。雍正帝在位期间,曾以铁腕重拳多面出击,严惩贪污腐败问题。如雍正元年正月,在批示山东巡抚黄炳调查山东仓谷案的奏折中,雍正帝就已痛快淋漓地表明了态度。对前任山东巡抚李树德等人,雍正帝认为处置时丝毫不用顾忌情面,正所谓“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作个穷人,方符朕意”。时至今日,我们听了这话仍忍不住拍手称快,大大点赞。要知道,历朝历代的贪腐问题往往都是盘根错节,纠连甚广,倘若没有追究到底、彻查他子孙三代的决心和勇气,则难免虎头蛇尾,收效甚微。所以,雍正帝在惩贪反腐方面绝对称得上是铁汉一枚。 而在私生活方面,雍正帝给人的印象又往往是不喜奢靡,节俭朴实。曾在康雍乾三朝做官的大学士张廷玉,就说雍正帝吃饭时甚至连一些米粒、饼屑都不浪费。宴请大臣的时候,也经常强调要珍惜粮食,不要暴殄天物。听闻至此,我们不禁惭愧和感叹,雍正帝就算在私生活方面也可谓标配好男人了。但雍正帝说了,他不喜华靡,此乃“本出自然,并非勉强”。谦虚低调之中,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夸扬了一番。 这就是雍正帝。纵然我们想破脑瓜,也不知道到底哪些词语能够把他概括清楚。朱批、画册,这些载体只能说是反映雍正帝性格的一些园地,兴许在其他的某个角落,我们又会看到另一番新奇面貌的雍正帝。这种不拘一格、难以捉摸的性情,或许正是时至今日人们仍对他争论不休、互打口水仗的原因吧。毕竟,围绕雍正帝的一些历史迷思,如合法继位还是矫诏篡位等等,即便在历史学界内部尚且还无定论,那自然会给普罗大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和书写余地了。此情此景,倘若四爷有知,他说不定会大笑一番,然后说道:“朕就是这样汉子,你们尽管去争论吧。哈哈。” 本版供图/孔勇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参考文献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清世宗实录》 《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