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把“儒学”从学科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

把“儒学”从学科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

时间:2014-11-10 10:35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舒大刚 吴龙灿
儒学是具有丰富经典、系统理论、完整学说、成功经验和具有实践价值的学术体系,在历史上一直是启迪民智、塑造君子的首要学科,它的许多理论和学说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全面保障儒学的教学和

  儒学是具有丰富经典、系统理论、完整学说、成功经验和具有实践价值的学术体系,在历史上一直是启迪民智、塑造君子的首要学科,它的许多理论和学说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全面保障儒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根据中央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号召,教育部应当将儒学及其经典的学习与考核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将儒学内容纳入高考和其他各级各类考试之中,将儒学或经学列入大学本、硕、博的学科建设规划。同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应设立更多的儒学招标课题和资助项目。当然,如果由权威机构做好儒学研究、振兴与普及的系统规划,国家再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全国招标完成,那就更好了。为了使儒学研究与普及建立起长效机制,还可以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的办法,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在全国建立多个儒学研究、教学与普及机构,来具体组织实施。

  班固在《汉书》中说儒家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具有学术的经典性和救世的普适性。当代儒学的复兴,也应当在学术研究的同时,立体地构建起儒学民间教育、社会推广和应用普及体系。首先,在国家层面制定儒学普及推广指导意见,使儒学普及的应用性、针对性、操作性成为各级政府机构和推广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导向,支持鼓励优秀儒学普及读物的出版。国家和地方还可在电视广播中增加儒学普及之类的频道和栏目,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儒家的思想、礼仪和文化。大学、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及其他文化机构专门设立儒家“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体验区和定期举办“《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诵读活动。其次,汲取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经验,应鼓励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各地恢复和兴建孔庙、书院和其他机构,以便儒学的推广和教学的开展。同时鼓励有志青年专业从事儒学的学习和推广普及,对于以儒学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儒家伦理践行为职志的机构和个人,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源、奖励和就业机会,以便造就一支知识丰富、品行高尚,同时又具有儒家理论、礼仪践行和推广能力的儒学专业人才队伍,既为国内各地民众宣讲和普及儒学,还可以为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输送合格师资。第三,为了促进地方的儒学普及,可借鉴汉代以来的经验,将儒学推广业绩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建议在教育科目、公务员考试和各种职业培训中,把儒学及其经典作为必须学习和必须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

  “儒学”学科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应当是这样一批学人:他们认同并实践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充满忠诚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具备忧患意识和文化自觉,勇于担当中国文化复兴和儒学服务现实的文化使命,不仅用心于书斋中的精深学问(或可称之为“经典儒学”),而且还要把儒学的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民间日用结合起来,为社会服务,为中国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服务(或可称之为“民间儒学”)。这样的学人,是儒学学科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儒学应用普及和社会伦理改善的脊梁。当然,他们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作为“经典儒学”和“民间儒学”的自觉担当者,他们首先要全面系统地研究、阐释、振兴和普及儒学。他们要做好一套计划,包括如何落实“全面地认识历史”“四个讲清楚”“儒学精华”“文化软实力”“如何走出去”“中国特色”“核心价值”“基本道德”“礼仪重构”等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配合呼应,“经典儒学”主要是从经典阐释、学术研究层面切入,注重学术性、传世性、总结性、创新性。“民间儒学”主要是从应用实行、推广普及层面切入,注重应用性、针对性、操作性。

  其次,要梳理和阐发儒学完整的学术体系,在我们看来这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讲清楚儒家信仰体系和价值系统:儒家建立了怎样的精神信仰和精神家园?有什么样的价值体系?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二是讲清楚儒家的道德体系与行为准则:儒家构建了怎样的供人们信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守则。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诚正格致修齐治平”等,以及“五常”“十义”等具体守则。三是讲清儒家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系统:如“礼乐射御书数”的艺能和“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对于这些东西要做知识性介绍和经典性阐释。

  再次,为了适应儒学为当代服务的问题,要做好“儒学”学科五大课题。一是全面地研究中国历史和儒学史,包括在中国社会怎样产生了儒家、儒家有怎样的理论、历史如何选择儒学、儒学如何适应历史发展、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如何规范中国社会、如何影响古代东方和近代西方等问题,要在这样的构思中和框架下来写《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史》,那才是真正的、完全的中国史。同时要加强儒学自身发展演变史的系统研究,包括儒家经典、儒学大师、儒学流变、儒学与社会、儒学与异教、儒学与政治、儒学与教育、儒学与选举、儒学与家庭等专题的个案研究,最终写出一部既尊重历史又全面系统的多卷本《儒学通史》。二是编撰一套全新的《儒家经典》读物,包括“十三经”以及其他先秦两汉的儒家重要文献的解读,可以分普及与提高两个系统,分别适应研究和普及之用。三是编纂一本分门别类、包罗万象的《儒家格言》,包括儒家理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仪、操守、文明、精神等各个方面,使人有一书在手,便具万象毕见、一检即得、方便适用的感觉。四是针对目前礼仪混乱、公德缺失和社会失序等现象,应当加强儒学文化与礼仪研究和宣传,编纂出适用于各个人群的《儒学通礼》,包括国家礼仪、民间礼仪、婚丧嫁娶、集会集社、朋友往来等方面,供现代人学习和应用。五是加强“大众儒学”宣传与普及,专门丛书或专题影视等形式,当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及中国孔子基金会“儒家文化大众读本”,就是很好的尝试,可在此基础上,组织更系统的儒学专题读物加以普及,或与电视台、广播电台合作,联合拍孔子或儒学作品,向大众普及儒学知识,传输优秀伦理和优雅礼仪。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