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吴重庆:60年代学人的边缘角色(2)

吴重庆:60年代学人的边缘角色(2)

时间:2014-11-07 10:03来源:《白昼之子》 作者:吴重庆
在没有发生重大社会变故,尤其是在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日益突破时空限制而为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共享的今天,若以10年为一个学术代,来谈论生于60年代学人与生于50年代或生于70年代学人的差异,的确有点勉强。不

  在没有发生重大社会变故,尤其是在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日益突破时空限制而为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共享的今天,若以10年为一个学术代,来谈论生于60年代学人与生于50年代或生于70年代学人的差异,的确有点勉强。不过,近2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进程,使生于60年代学人与前后两代人之间多少存在一些差异。

  若从以上角度来把握生于60年代学人的话,他们显然欠缺生于50年代学人在“大风大浪”中溶入个人经历的对人生独特的感悟和思考,而与成长于平淡无奇、充满世俗气的90年代大学校园里、然后又顺理成章地拥抱甜腻肥足的当下生活的生于70年代学人相比,生于60年代学人无疑多了一份青春期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信念。由此,生于60年代学人可能在无意中或无奈下与世俗妥协了,但面对物欲高涨、经济利益至上原则君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生于60年代学人尚可能有闲情余力作出某种抵制的姿态。

  要说“XX代人”的话,生于60年代学人倒真的可以自成一统。

  生于60年代学人对“文革”略知一二,但并无狂热卷入;无“上山下乡”的波折,已有的人生经历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然后再步入社会;中国社会酝酿巨大变革及思想界发生激烈交锋的80年代,正好是生于60年代学人最为关键的青春期,它培育了生于60年代学人的敏感和激情;而80年代,又使大部分刚离开校门不久的生于60年代学人旋即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无奈之下成了“下海”潮中的主角,大部分人略具反叛色彩地认同了世俗的价值取向。潮起潮落之后,生于60年代学人依然认定“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是因为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一批新人去认真面对。当中国社会的正常问题显现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时,我希望它能造就一批地道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而这有赖于从生于60年代学人开始的集体自觉。

  节选自作者新书《白昼之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