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端午节,我们应追寻什么(2)

端午节,我们应追寻什么(2)

时间:2014-05-29 17:10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中国文化报
事实上,反观古代,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忘记把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智慧、情感和记忆都放进节日的文化融合中,从饮食、衣着、装饰到祭祀庆典、英雄形象,龙图腾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例子。闻一多在《伏羲考》说:(龙这种图

  事实上,反观古代,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忘记把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智慧、情感和记忆都放进节日的文化融合中,从饮食、衣着、装饰到祭祀庆典、英雄形象,龙图腾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例子。闻一多在《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人们的交往空前广大和频繁的时代,人们之间的精神和文化交流之深,旷古未有,这必然会带来节日——这一民族精神生长点的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扩大。今年在北京的端午文化节,第一次开设了“非遗大观园”,众多的非遗项目将会在这样的节日展出和交流,其中包括异国文化元素的融入,这无论如何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当然,节日的文化整合自有其深层次的选择系统,众多东西经过选择,可能都会消失,但是节日带给人们的欢乐和思考,却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中说:“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

  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一个载体,把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相连。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过去、解析当下、预见未来。  政府、学者、媒体和民间组织都在以各自方式呼吁和呐喊,都在试图把文脉接上,并予以延续,进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但不论以何种形式,传统文化的习得或者精神的传承,总要以改变我们个体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为最终目的。

  由此,我们有理由期待,端午节,我们在嚼着粽子、听着故事的同时,不妨也陷入一段美妙的沉思。因为,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本文由陈径舟 张璇撰写)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