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不会忘记,去年夏天《中国好声音》如何热遍全国,又如何引发今年各卫视歌唱类节目的“世界大战”。同质化节目的过多过滥,最终让总局不得不以一纸“限唱令”泼上冷水。如今《听写大会》的火爆,又难免让人担心会再度引发同行争相效仿、一拥而上的恶性竞争,可能会再次“玩死”一个节目类型。当渤海早报记者提出这一问题,关正文表示并不担心,“大家都来关注文化是好事,但题材不是决定节目影响力的唯一关键因素。我希望《听写大会》10年之后还能存在,形成一个传统的民俗,这样对国家、对汉字才算真的有贡献。” 高瑾的回答或许更能反映一些同类节目制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不怕文化类节目扎堆儿,反而希望出现扎堆儿。多方并举能让这类节目形成一个文化现象、文化事件,才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反响,激发更广泛的观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节目出现。我相信语言文化类节目会比歌舞类节目生命力更强。”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