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黄永玉的名字是在抗战胜利以后看到他的木刻作品,他的画很独特,充满了生活热情。1956年我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副刊工作,胡乔木提出要‘复兴散文’,我在副刊组管散文和读书专栏,那个时候认识了黄永玉黄先生。”黄永玉老友、著名作家和藏书家姜德明现场讲述了两人交往的小故事:“我第一次到大雅宝胡同他家去请他写稿,发现他家桌面上没有桌布,而是用麦秆编成的一个北方包饺子的板,我很奇怪,他真是回归自然了,后来认识他以后,他写了一组到东北林区拿着猎枪去打猎的散文,大概有四、五篇,这在北京的作家、画家里边也是独一无二的。后来又一次到了他的新家,看到他养猴,更感到奇怪,所以我觉得这位作家从始至终保持他的独特的风格和爱好,生活里边他也非常随和,他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独特、非常幽默,非常可爱的老头。” 黄永玉(右)与王昆(左)合影。(人民网记者黄维摄) 谈家乡:现在收钱收得很“野蛮” 首发式上,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90后”的老头幽默风趣,机智练达,纯真里藏着霸气,通达中有些刁蛮,率真见性。 当现场有媒体问到“曾经又妩媚又野蛮的家乡凤凰,现在在您心中还剩下百分之几?”时,黄永玉一句回答:“那个时候就野蛮,现在收钱收得很野蛮,”逗得在场的所有人哈哈大笑,“我希望这个野蛮不要把原来美好的东西盖住就好。” “我一辈子没有什么骄傲的,”黄永玉谈及自己的人生十分感慨:“失意的时候,我自己也不会丢掉自己。”同时,他也忠告“90后”的年轻人:“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 谈及现在的生活及未来的规划,黄永玉笑言:“都90岁了还有什么规划!不要浪费时间,好好做事情。把题目弄得很大,事情做得很少,那就糟糕了!90岁不容易,还有多少年呢?就每一天认真地过,希望老年痴呆慢一点来吧!” 人物简介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黄永玉除了绘画外,还精于篆刻,刀法潇洒出尘,令人叹为观止。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醉八仙》《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