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推广文教,大兴工役,出巡边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过分追求规模和速度,完全忽略了人民的承受能力。 “民者,国之根本。隋朝两个皇帝都没有做到真正爱民如子。”蒙曼说,隋文帝执政晚期关中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当时库房盈溢,而隋文帝却不开仓赈济,此谓不仁。隋炀帝更甚,当时全国人口4600万,除去老弱妇孺,被征发兵役、劳役的壮丁多达3000万人次,平均一年三次,完全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使田地荒芜,路有饿殍,民不聊生。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指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即便是完成了举世无双的浩大工程,可是千万亡魂夜哭,民心涣散,焉能不亡国? “功业并非一切,人民值得尊重,这是帝王之术。这个道理对于今天来说也是有意义的。”蒙曼将唐太宗和隋炀帝做了对比:李世民和杨广追溯起来算是叔侄关系。他们的出身和即位过程惊人地相似,同样都胸怀抱负,但他们最大区别就是爱民与否。李世民汲取了隋朝的教训,总结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开张圣听,广纳臣谏,最终成为一代圣君。 “隋是刚、唐是柔;隋是骨、唐是肉;隋唐刚柔相济、骨肉相连。隋朝如流星般陨落,唐朝若牡丹花绽放。”蒙曼的总结,给听众留足了思考的空间。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