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现代人喜欢萧红 因我们患有"传奇匮乏症"(2)

评论:现代人喜欢萧红 因我们患有"传奇匮乏症"(2)

时间:2014-09-26 17:1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唐山
在这两重迷信束缚下,鲁迅是最可惜的牺牲品。鲁迅写作带有鲜明的明清小品文色彩,以犀利、幽默见长,写实则是其短板,他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远没有我情愿大辟就是杀头呀,你懂了没有那

  在这两重迷信束缚下,鲁迅是最可惜的牺牲品。鲁迅写作带有鲜明的明清小品文色彩,以犀利、幽默见长,写实则是其短板,他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远没有“我情愿大辟——就是杀头呀,你懂了没有”那么传神,其实,藏在鸟头先生、小丈夫、乌鸦炸酱面、咯吱咯吱背后的,才是真鲁迅,沿着《故事新编》的路走下去,未必不会写出巨著来,可遗憾的是,鲁迅始终自卑于“油滑”。

  在小说艺术的殿堂中,“油滑”也是缺点吗?如果小说都不敢“油滑”,当我们陷入理性主义迷狂时,谁来唤醒我们呢?

  贡布罗维奇、哈谢克都因“油滑”而成功,在西学东渐的道路上,东欧更靠近中心,所以作家更自信。鲁迅的才华是足够的,可除了现实条件不允许之外,也有自身不敢为的因素。

  萧红的幸运在于,她没有这层恐惧与羁绊,她不需要顾忌自身的定位,也不需要站在世界文学的角度来思考,她只需将直觉全力发挥出来,所以《呼兰河传》的流畅与自然大大超越了时代,而更幸运的是,萧红死得足够早,她无需以“提高”“完整”之名去损害才华的结晶,相比之下,《青春之歌》《子夜》《骆驼祥子》就没有这样的幸运。

  少作精彩,后来了了,这大概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家的通例了,越积累越退步,越沉淀越弱智,恰好说明,我们与世界小说艺术的主潮是背反的,少接受现实的影响,反而更加接近小说的本质。

  不长大,不老去,如一杯水免于尘埃的污染,也是幸福的。

  年轻时对这个世界总有太多愤懑、太多不满,年龄大了,就会选择媾和,把有的小说扔向人生,甚至听不到回声,而萧红则不一样,她有一种干脆、明澈、清晰的疼痛,烂泥总是坚硬而长久的,玻璃总是明亮而易碎的,可你永远无法阻挡烂泥们心中对玻璃的向往,正如你永远不要期待烂泥成为玻璃一样。

  喜欢萧红,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不到。◎唐山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