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中职教育在发展中依旧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学生上中职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二是上中职生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自控能力差;三是中职办学条件有待提高;四是缺乏中坚教师。目前,我国没有一所专门为中职学校培养教师的本科院校,中职学校所招教师很难有完全对口的,同时,中职学校收费低、薪酬也低,很难留住优秀的中职教师,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五是中职学生技术标准与企业要求不一致,因为中职学校实习设备落后、经费低、更新慢,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目前政府推行的校企合作模式落实不到位。 多管齐下,促进中职发展 ●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在加快中职教育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2006年—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每生每年可享受2000元左右的国家免学费政策,这是对中职发展莫大的帮助,但相对本科生四年的补助每生每年1.5万元左右来说,支持力度还不够。因此,建议政府加大中职学校的建设力度,加大对中职学生的补助。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创新。政府应加大力度宣传上中职的优惠政策,提高中职生的社会地位,指定高校培养中职教师队伍,制定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投入到中职教育的大潮中。若想让中职生在企业扎根长期工作,能否考虑他们在哪个城市工作,户口随之落户到该城市,以调动报考中职学校的积极性。 ●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企业在中职学校制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尽力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政府应出台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可采取企业在岗技师到学校授课以解决学校实训教师不足的问题;政府给企业补贴由企业承担学校实训基地等办法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和闲置等矛盾。(作者系河南辅读中等职业学校校长) 从“一穷二白”到“行业黑马”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经” 本报记者张惠娟 “近年来,我们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9%以上,2012年达到99.89%,2013年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协商座谈会上,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文清在发言中“插播”了这样一条广告,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高职院校,为业界更多的人所注意。 该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广东省成人科技大学。2007年,当刘文清接到任命书之际,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师资紧缺,规模有限,生源更是学校老大难。“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半年之内解决不了编制问题,我就辞职。”听完学校情况汇报的她立下如此“军令状”。 “做任何事情,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北京大学西方哲学专业出身的她相信规律始终是相通的,“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来校之前,刘文清有多年的从政经历,是一方百姓夸赞的女干部。所以,她的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恰好地在学校发展上发力。在摸清了学校的“短板”之后,刘文清便开始四处奔走为学校争取政策。经过一番努力,6年之后的今天,在外部政策的牵拉下,学校内部的管理也上一台阶。学校的人事编制已经由当初的32个发展到660个,这为兄弟院校所叹服。 “我们学生平均收入达到月薪8000元,而电梯专业的五届毕业生全部就业于世界500强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业。”刘文清上任后的短短时间内,学校不但外延发展速度快,内涵建设也取得很好成绩。 为了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打造就业创业型校园,学院以就业文化为引领,建设了国家级的职业指导工作室,推动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我们不能跟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比文化底蕴;我们周边的环境有限,所以也不能跟花园式校园比环境。我们从我们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打造就业创业式校园。”在刘文清看来,以培养高级“灰领”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工科类高职,学生毕业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就业创业,所以开设了创业班、创业学院。 据刘文清介绍,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学院还建立了健全的职业指导师培训考证、考核管理、落实待遇等政策激励机制,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分别享受副教授、讲师待遇。学院还构建“三师结构”型师资队伍,所有的教师不但有教师资格证,还有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职业指导师等职业证书。“学校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职称人数占全省的1/3,这个比例可能在全国高校里也是不多见的。”在刘文清看来,一位老师如果连自己都不懂得职业生涯规划,怎么去教育学生?“由于有备而来,我们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达97.3%。” 在刘文清看来,学院的“政校行企”深度合作也是打造学生就业直通车,培养出高质量毕业生的一大因素。据刘文清介绍,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区域优势与世界500强的迅达(中国)电梯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五年为社会培养了600多名电梯技术人才,成立了电梯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并聘任该公司高管为院长。“我们校企共同设置课程、编写教材。”学院建立全国首个国家级机械行业电梯鉴定站,形成了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特征的合作机制和以“产学合一、做学合一、车间课室合一、老师师傅合一、校企文化合一、校企育人发展合一”为特质的“双主体、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毕业生100%高质量就业。“2012年有2名毕业生被户籍地的技术监督局(电梯检测)破格录用为公务员,2010年毕业生汪钟浩同学已成为跨国电梯公司高管,月薪两万元。”谈起电梯专业的就业形势,刘文清一脸自豪。 “高职院校是能做出彩的。”在刘文清眼中,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灵活,是最有发展活力的,但前提是要转变思路,加大改革。“由于国家在高职院校中的经费投入有限,所以要想有大发展就需要社会资本的注入。”为此,她做出一个大胆举措——筹建股份制职业教育集团。也因此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法定机构改革试点院校,这在全国公办院校中也是首创。在这种体制中,她把许多研究院搬进学校,为了发展,唯才是用。“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会动手,也得有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才能得到企业的青睐。 (来源:人民政协网)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