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些观众们的回应吧,十有六七都在感慨最大的收获不是演出本身,而是见到了吴念真本尊。真正和这个故事能有所共鸣的人们大多并没有走进剧场,而走进剧场的人,不懂的只是为了捞些文化资本,懂的人则会觉得这样old-fasioned的作品不能忍。 即便是在台湾本土,分析者也看到了台上台下,愿望与实际中间所存的偏差。台大戏剧系教师傅裕惠在对《台北上午零时》的评论中写到:尽管直觉这次绿光剧团编导吴念真在节目册中所写的那几段话是冲着像我这样的剧场人而来——“是一些太自觉为精英的创作者用很精英的作品把多数观众给隔绝在剧场之外”,我还是必须肯定绿光剧团耕耘所谓“国民戏剧”的尝试——如果是长期耕耘的话。然而,当我身处在“国家戏剧院”这样的看戏情境里,即使被台上搬演着的旧时铁工厂外、面摊内的人情世故所吸引,我还是会联想到有一批真的还在铁工厂挣扎、在围着一个面摊而奋斗的“观众”,也许一时无法或永远不可能进来这座剧院,而感叹台上、台下的格格不入。 这与北京演出的境况是何其相似呢,“国民戏剧”是美好的尝试与愿望,但如果创作者只停留在以如此表面的叙事方式搬演社会底层的故事,那这些戏剧终归不过是一些制作精美的,消费苦难以满足都市精英们情怀优越感的商品罢了。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