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内部整顿 《中国慈善家》:我从你刚才的话里提了一个关键词:乡村教育。前不久你参加了马云举办的“XIN公益大会”以及他的私人晚宴,他也很关注这一块,你们对此有什么交流吗? 姚明:我们有一些初步的接触,聊了一下各自的项目和理念。姚基金为什么做体育呢,两个因素:一是我们是做体育出身的,对它很熟悉,上手快;第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比较紧张,往往会把资源优先投入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学科,比如数理化,艺术和体育就会相对匮乏,所以我们做的都是补短。办比赛、培训体育老师都是姚基金很深入的做法,和孩子有很多接触。 我认为,做慈善最重要的不是帮助人,而是改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帮助人只是一个手段,如果我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好,实际上他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就会改善。人和人的关系只有在相互之间没有太大落差的时候才可能改善。 《中国慈善家》:2015年,姚基金制定了未来三年的计划,你曾说未来三年会重新梳理你们的流程和模式。姚基金成立不到八年,重新梳理为什么要花三年这么久? 姚明:是的,梳理范围太大了。姚基金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2008年成立到2010年是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我们只是捐希望小学,每年组织一场慈善篮球赛。关于这个比赛,当时我们有自己的体育经纪公司,做起来容易上手,但是后来为了更“干净”,我们把慈善赛外包给别人做,我们不能自己做。第一阶段我们参与度不够深,学校奠基出席一下,开学了揭个牌,然后就是幕后的财务工作。仅仅捐学校就像“狗熊掰板子”,虽然学校挂着你牌子,但实际上你跟它一点关系没有,没有内容。 2010年,我们团队的陆浩陆总提出篮球季的想法,2011年正式上马。姚基金到目前一共捐了18所希望小学,但我们通过青基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渠道第一年就招募了45所学校参与篮球季。同样一所学校,只要内容和人不一样,就会变得不一样。 这个阶段我们从硬件捐助转向软件的组织管理。篮球季是姚基金最重要的项目,培训志愿者、组织比赛、提供经费。2011年是45所学校,到2015年已经增加到三百多所,平均每年增加一倍,今年我们明显放慢了速度,只增加三十多所。我们得考虑经费和资源是否跟得上,这是很现实的。还得考虑管理能否跟得上。今天我看到任正非的一篇文章,他说如果管理能上得去,华为的利润还可以翻一番。用简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也可以从内部挖出潜力去扩张,如果我们这个模块不做好的话,越往后做,我们的边际效率越会递减。 《中国慈善家》:你曾说过,做慈善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要死要活。什么事曾经让你要死要活? 姚明:中国慈善在2008年之后经历了大起大落,不管是起还是落都是正常的,某种程度上说,郭美美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机会,使大家正视慈善内部的问题。姚基金也是一样,要慢下来,内部整顿,防患于未然。 《中国慈善家》:什么原因让你意识到姚基金现在不得不慢下来? 姚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很多的问题目前解决不掉,需要花时间去做更深入的调研。 我们每年都会做财务分析,感觉效率在下降,或者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你要知道,有些问题可以用钱和资源弥补,有些问题则不行,比如组织管理。像我们和地方上的联系、和学校的沟通、监督和制定标准,应该更放手还是更紧都需要我们去衡量。我们还不像民营企业,老板可以为自己的情怀多花一点钱,我们是公益组织,所有捐赠者都是我们的问责人,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所以我们要花三年时间把这些问题一点点解决,我们在四川、安徽、贵州都有赛区,今年的全国赛在银川,各个地方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时间去消化。 管理上,我们要制定KPI,要有追责制度。我们是被公众追责的,同时我们把资源放下去,我们也要追责(合作方),把责任和权利对等。如果犯了错误,首先要承担责任,痛定思痛自然会改进。人和愿景、责任、惩罚相结合,效率一定是很高的。愿景可以理解为人可以得到什么益处。
追下去把事情做好 《中国慈善家》:你22岁选秀去了NBA,一直到31岁退役,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九年在美国、在NBA度过,慈善是他们的文化之一,那段经历对你现在的行为和理念有什么影响? 姚明:希望小学篮球季做到现在,除了“以体·育人”这个口号,我还提到陪伴、时间投入的概念,这和仅仅写张支票或捐一笔钱不一样。我没有任何比较的意思,都很重要。美国每个城市都有生活不太好的人,球队俱乐部作为社会比较有声望的一个组织,俱乐部的基金会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购买礼物给他们“送温暖”,运动员会亲自把这些礼物送到他们家里。一开始你可能会想这是商业宣传,是品牌包装,但其实完全不一样。有件事我印象一直很深,我们到一个墨西哥裔家里去,那个家的门窗、床垫很破,房子很长时间没有刷油漆,当我们把东西真正送过去,看到他们的情感,不得不被感染到。如果只是写一张支票,看不到人的话根本不会有这种感受。当你见到这个人,听到他感动的声音,看到他欣喜若狂的样子,看到孩子在新床垫上跳来跳去,你被那种气氛感染了,我突然感觉人和人的关系不一样了。 就像我刚才说的,慈善是工具和方法,它最重要的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好,而是改变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这个改善了,人的内心就改善了。 《中国慈善家》:五年前,姚基金做过一个活动叫“exchange summer”,目的是帮助一批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体验对方的生活环境,但是结果与你们的预期落差很大,城市的孩子体验过艰辛后比较有成就感,乡村的孩子却在繁华的城市面前充满了失落。这件事是不是促使你们反思和改变原有的慈善理念和方式?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