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扶贫义诊医疗队走过墨玉13个乡送医送药送温暖 曾在崎岖山间跋涉,曾在沙漠边缘行走,迎着酷日烈风,忍着高温炎热,一行人迤逦而行,奔赴墨玉各地送医下乡。沿途中,壮美如画的风景震撼人心,朴实乡民无钱医病的困境却令人忧心。王鹏只恨自己力量渺小,不能济人危厄,惟有走遍墨玉的山山水水,将更多的医疗服务送到各族群众身边。 墨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底下乡村的农民,生活条件差,生病也不就医。作为墨玉援疆医疗队的队长,王鹏尽力协调各方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和参加义诊服务队和扶贫队,为村民们多做点事情。他们这支医疗队走过了墨玉13个乡,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送温暖。 医疗队扶贫义诊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医在当地的认可度。不论是在县人民医院举办的义诊活动,还是医疗队下乡举办的义诊活动,相当大部分前来咨询的患者都是维吾尔族群众。这种变化让王鹏倍受鼓舞:只要中医真有疗效,只要医生真心为患者着想,自然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既能治病救人,又能推广中医,这种两全其美的好事儿,何乐不为?扶贫义诊,多多益善。 其实,从首都到边疆,再从边疆回到首都,医疗志愿服务始终是王鹏持续投身其中的一项公益事业。作为北京中医医院院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他通过充分的调研,结合医院志愿者专业特色及资源优势,创立了“健康养生国医行”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并积极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学校、企业中,向青年人普及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树立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健康观念,加深了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得到了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也使得医院志愿服务项目逐渐步入正轨。同时,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他还坚持参加中医药进校园、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健康使者火炬行动、三伏贴公益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中医传统观念。 4.心怀感激走上中医之路“做好医生”是一生追求 王鹏与中医结缘要追溯到小时候。那时他体弱多病,到过多家医院都没治好,最后被家人带到了北京中医医院,只吃了两服汤药,困扰多日的病就好了。自此,他记住了位于宽街的这家医院。高考填报志愿时,心怀感激的王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毕业实习每天路过北京中医医院都要多看几眼,最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北京中医医院的大夫。 中医博大精深,王鹏尤其热爱的是针灸,他说针灸对他有莫名的吸引力。他手头的《针灸学》教材上写有座右铭,很朴素,却道尽一生追求:学好针灸,做好医生。为此他精研医术,修炼医德,以诚待人,相应的,患者回馈的信赖和感激常让他感动莫名。 几年前,女儿刚出生不久,有一天王鹏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位已出院的老年患者的儿子。原来,这位患者一直对细致照料他的王大夫念念不忘,无意中从护工那里听说王鹏当了爸爸,非让儿子给王大夫送几只鸡不可。第二天早上4点多钟,这位患者的儿子就赶到延庆的农家院买了五六只地道的柴鸡,收拾干净后送到医院。 推辞不过,拎着柴鸡回家的王鹏正为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发愁,手机里又收到了一条短信,那位细心的老年患者又让家人专门发来了炖柴鸡的菜谱。 “那柴鸡可真香!”,而与柴鸡的美味相比,更令他难忘的是患者对医生真挚的情感。王鹏说:“令人感动的患者还有很多,每个患者都是医生的朋友。只要患者理解医生,医生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 (本网根据《仁心仁术援疆卫士》、 《“好医生”王鹏:“80后”博士援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北京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青春不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更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状态,忙碌、热爱和奉献正是对这种状态的最佳解读。王鹏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援疆之歌,用爱心筑起了一座精神堡垒。医者仁心,他不负使命,在援疆过程中体现了一位新时代医生的热枕与睿智,抒写了“80后”年轻人的奉献与进步。他是一位播撒中医种子的援疆卫士,也是一位值得所有医者学习的道德榜样。舍小家顾大家,专心致力于援疆工作,勇于牺牲和奉献,我们为王鹏点赞,也向所有援疆医务工作者致敬! (编辑:admin) |